造车_作者:榕之子(912)

2020-07-20 榕之子

    “投资特斯拉,我可做不了主,不过我会把你的意图传递给我的中国老板。到底电动汽车的未来如何,我们谁也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保持联络,如果你们愿意跟我们共享电池技术,这应该是最好的诚意。”

    特斯拉汽车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传统的汽车公司。熊繁星虽然手中有大笔资金可供调配,但跨国投资还得经过韩皓点头。

    按照美国人的说法,他们需要资金,但来自中国的资金在享受对应权益上面可谓是大大缩水。

    投资可以,但无法参与公司决策并且没有董事会席位,只享受一定红利分配权。

    特斯拉需要钱,而中华集团需要电池技术,就看双方能否达成一致了。

    被比亚迪拒绝后,通过熊繁星的关系,中华集团反而在美国找到了一家掌握新电池技术的公司,他们可以做出完全不一样的电池组来应用在电动汽车身上。

    “他们缺钱,但他们不会出售公司给任何人,只愿意接受战略投资,这就是互联网公司的通用做法。

    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不会出售自己的电池技术给第三方公司,因为这是他们的核心资产。”

    回国后,在向韩皓汇报时,熊繁星如此说道。

    今天身体情况又好了不少,咳嗽大幅度减少,这段时间先是眼睛后来是流感,让作者君的身体承受不小压力,真正明白了身体果然是革命的本钱!    对特斯拉汽车,韩皓其实没有什么兴趣,他只是对熊繁星赞不绝口的电池技术感到新奇。

    一家没有自己的造车工厂的互联网企业,力图打造新一代的互联网汽车,这样的噱头听上去很美,但韩皓却觉得对方过于自信了。

    就连自己,近期一切所做作为,都为了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汽车布局,却依旧无法敢说一定成功。

    “我们可以寻找对方合作开发汽车电池技术,但如果他们真需要战略投资才肯打开大门的话,那我可以小规模投资他们的技术。

    不过在这之外,我们自己也可以研发18650锂电池。毕竟18650电池技术难度不高,只不过核心技术掌握在日系电子品牌手中而已。”

    熊繁星的美国之行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思路,中华集团一样可以自己干,实际上18650电池技术并不是很难攻克。

    这同样意味着中华集团的收购对象不再局限在从事汽摩电池行业的厂家,还能延伸到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代工生产的电池企业。

    正好一家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的企业因为大股东撤资,正在对外寻求可靠的战略投资。

    ATL是由一群在日系品牌TDK子公司SAE离职的技术团队创立,跟老东家注重独立读写硬盘、录像机磁头不同,他们看中了聚合物锂电池技术,跟美国贝尔公司购买了相应的专利技术来发展。

    在锂电池技术被索尼、松下、日立等把持的时代,好比18650锂电池就由索尼公司发明推广,ATL打算进入这个被日系垄断的行业。

    通过解决贝尔电池技术带来的鼓包问题,ATL迅速获得了第一桶金。不过在电池领域,自2003年起其他竞争对手纷纷跟进打起了价格战。

    尤其是大股东凯雷资本的合伙人在参观了国内其他电池企业后,断定今后这个领域将会是竞争激烈的红海,建议风投基金退出电池项目,不再追加任何投资。

    凯雷资本连同其他投资人一致准备出售手中的股份,以求套利逃离这个被他们认为没有未来的领域,而ATL的创业者打算继续在这个行业干下去。

    这个时候,由谁来接盘就影响到ATL的未来!

    凯雷资本在ATL已经投入超过3000万美金,现在他们对外出售大股东股份,标出了价高者得的消息。

    作为ATL创业团队曾经的东家,TDK有意接手,但要求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另外,还有一家来自美国的高科技公司,也想在中国寻找电池的代工厂,加入到竞标行列中。

    俗话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正好熊繁星从美国回来,把收购的对象扩大,ATL进入了他的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