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第三购车因素的是空间,也可以说是车型大小。
空间越大,消费者越喜欢,尤其注重后排空间的驾驶感受。毕竟中国人基本一户只能购买一辆汽车,必须考虑搭载全家人出行的需求。
另外,车型大看上去有面子,大车就是比小车要更能获得消费者芳心。
空间因素如何,占据了29%的考虑份额。
接下来是整车价格、内饰,这两点也是许多消费者考虑的热点,排在第四、第五位。
看到这里,许多人要说看汽车好坏,不是要看动力、操控和油耗吗?这三样怎么没有人考虑。
很抱歉,这三样正好排在第六、七、八位,只比剩余两项——车辆品牌和售前服务好上一点。
就算中国消费者被业内人吐槽不懂车,忽视汽车最关键的因素,但就是这些人决定了中国车市的走向。
看了这份报告,“唐”为何能够热卖就不难分析。
水滴涟漪的独特全新造型,跟国际接轨的设计语言,让许多人看到第一眼就会喜欢上这辆国产SUV。
12.98万,自动挡,搭配市场主流豪华配置,导航、ESP、真皮、天窗等一应俱全,空间还可以跟B级轿车相媲美,完整契合中国SUV热卖条件的前几强。
因此,在研判了瑞虎后,韩皓可以得出暂时没有竞争威胁的结论。 只有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2003年国内汽车市场的火爆,让许多企业不惜花费巨资杀入汽车行业,奥克斯、美的、波导、比亚迪等就是鲜明的例子。但伴随车市寒冬的到来,他们刚脱下衣服双脚踏入水中,浑身一颤就被冰冷的海水呛得半死。
作为当时最高调杀入汽车行业的黑马,奥克斯誓言将用家电价格战模式清场洗牌,为此准备了40亿的巨资来打响中国汽车价格战第一枪。
中华集团就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对象,在定海、江州、沪江乃至首都开设4S店,然后还有模有样成立了汽车研究院。开出高薪到中华集团挖人,不过效果不佳,许多员工都不为所动,但也有十来位看中薪水跳槽过去。
他们生产的SUV“原动力”,7万多元上市售价一路跌破6万,价格牌打得非常彻底,但销量却不尽如人意。
2193辆,这是奥克斯在市场上卖掉的车辆数字,时间却是一整年。
这样的数字只是许多自主品牌主机厂一个月的销量,更是中华集团的零头,因此奥克斯的造车之路前途渺茫。
中国的消费者非常善良,也很勇敢,对奥克斯这样半路出家的汽车制造商,给以了足够的信任。
至少有2193位车主,拿出自己辛苦积累的几万块真金白银买下了一台号称是中国最有性价比SUV的产品。
没想到2005年元旦刚过,现实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奥克斯宣布,由于企业战略调整原因,加上轿车牌照无法落地,他们将彻底退出汽车行业!
没错,来得干脆,走得突然,奥克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广大消费者以及中国汽车界来了一场旋风般的走秀之旅。
拖欠零部件供应商的几千万不说,全国几十家4S经销商合计数千万投入也不说,对招收不久的新员工以及新投入的生产线也没有太多留恋,一场高层闭门会议后奥克斯就宣布退出汽车江湖,金盆洗手不再留恋汽车界的繁华。
只留下2193名真诚的车主,傻傻地守着自己刚买来半年时间不到的SUV新车欲哭无泪。
他们自此如同没有家的孩子,车子坏了没有地方修,质量有问题也没人理,二手残值更是跌破谷底。
在中国汽车三包法规没有出台的背景下,奥克斯决然抽身离去,广大消费者在法律上还真对其无可奈何。
没有想好善后措施,就毅然宣布退出汽车业,奥克斯用自己的执行力说明了民营企业决策高效的好处,还有坏处的一面。
不过奥克斯想拍拍屁股走人还是很难,至少被拖欠近4000万的供应商,还有前期投入装修经销店和缴纳了超过2000万保证金的经销商,以及失去保修服务的2193名车主不会轻易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