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父点了点头头,随后向两人流畅的说出了他早已经在心里打好草稿了的说辞。
这件事情对于伯华和叔申两人来说,实在是不敢相信。
伯华咽了咽口水之后,喃喃说道:“你是说季奵和仲和在海边救了一个因为翻船掉进海里的贵族,他为了报答救命之恩,给了他们这些东西,以作谢礼?”
虽然两人不怎么相信,但是这白米和糖盐可是真真切切在他们眼前放着的,让他们想不相信都困难。
伯华还好,虽然他对于仲父一家的经历也艳羡不已,但也不至于心态失衡,叔申这里就比较想不通了,他红着眼睛,苦着脸说道:“我怎么就遇不到这种好事情呢。”
明明他也每天都有出海,怎么就没有没有遇到一个遭难的贵族让他救呢。
这么多的粮食和盐糖,能换多少的粮食和布匹呀!
那肯定是他们这辈子见都没有见过的数量。
说开了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好说了,仲父把自己打算对两人娓娓道来:“这些金贵东西哪是我们这种人家可以享受的,所以我打算把这些东西运到城里去换成粮食和布匹,担心路上不太平,所以想让你们两个跟我一起去。”
怕两人不答应,仲父连忙说道:“当然了,也不让你们白跑,把这些东西换出去了之后,换得的钱粮给你们一人一成。”
这可是粮食和布匹,伯华和叔申两人谁也没有高尚的会把这些东西往外推。
就这些粮食和糖盐,换出去之后,肯定能得到许多的粮食布匹,就是他们只得其中一成,也不少了。
往东走就有一座大城,虽然仲父他们从未去过,但是往年会有那么的客商过来渔村收购鱼干,他们走路去的话,约莫二十天左右就能跑一个来回了。
虽然二十天不算短,但是有了仲父许诺的一成分成,伯华和叔申两人还是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等这些东西换出去了之后,他们得到的粮食和布匹肯定要比捕二十来天的鱼要多得多。
他们现在每天辛辛苦苦出海捕鱼,辛苦打上来的鲜鱼大多只能制成干鱼,附近的渔村很多,所以鱼干的价格一直低廉,一斤鱼干能换三斤豆面或者一斤粟米 听起来倒也不少了,但是差不多四、五斤鲜鱼才能晒出一斤鱼干,平常大家出海打渔,运气好的时候才能有个几十斤渔获,有时候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空船而归也是常事,所以算起来还是不划算的。
不划算也没办法,大家都是这么换的,除非家里能忍得了日日都吃鲜鱼,不然总是要拿鱼干去城里和别人换粮食回来吃的。
既然决定要跟着仲父去城里换粮食了,伯华和叔申两人也不用急着回去补渔网了,他们等着白米粥熬好了之后,一人喝了一碗热乎乎的白米粥才回去。
仲父的孝心还是有的,得了白米和砂糖这样的好东西之后,肯定是不会忘记在长兄家里住着的阿娘,他装了五斤白米,又用陶碗舀了半碗砂糖,让伯华带回去给老娘补身体。
也算是聊表他们的孝心了。 既然是要出远门, 干粮总是要准备的。
这要是在现代,不管是谁,要出门二十几天的话, 肯定是要大包小包装一行李箱换洗衣物的。
仲父他们却是没有这个需求的,已经是深秋时分了,在开春之前,他们是都没有洗澡的需求。
一来天冷,烧洗澡水太费柴火, 而来秋冬时节洗澡容易感染风寒, 药铺里治风寒的药品贵要死, 两副伤寒药就得花去十数斤粮食。
换洗衣物不用带,但是路上这二十来天的口粮却不能不准备。
因为要准备路上吃的干粮,仲父他们没能在上午出发, 庄姬带着季奵蹲在石灶前给仲父摊豆饼。
豆面加水,揉|捏成较浓稠的面糊之后,用晒干的贝壳舀到陶锅上, 时不时还得翻一下面, 庄姬和季奵把家里剩下的十几斤豆面全部都摊成了豆饼, 满满装了一大包袱,这就是仲父未来二十天的口粮。
伯华和叔申也回去准备干粮了,伯华的妻子惠姬也是给手脚利索的, 拖着怀|孕三个月的身子, 领着婆母在石灶前忙活了半上午, 给伯华和叔申两人摊了满满两大包豆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