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司月已经放弃挣扎:什么解释?
池乔:扶贫吧。
梁司月:[微笑][拜拜]
大早,梁司月起来洗漱,小琪过来敲门。
小琪进门时提着一个外卖袋子,梁司月当是早餐,没怎么注意。
等洗完脸,扑一点爽肤水和乳液,从浴室走出来,小琪已经把外卖袋子里的餐盒都拿出来摆在桌上了,她才注意到,那袋子上印着“菀柳居”的商标。
梁司月愣了下,“这是你订的?”
“不是小月你订的吗?”小琪疑惑,“我以为你怕外卖员吵到你休息,所以填的我的联系方式。”
梁司月把装在外卖袋里的点菜单拿出来看了看,瞥见其中一样,更是惊讶,赶紧揭开某一个餐盒。
那里面装的是豆腐皮包子。
分量很多,梁司月一个人吃不完,让小琪跟她一起吃。
这个豆腐皮包子,没辜负她听书时浮想联翩的期待,确实味道好极了。
正吃着,小琪手机振动一下,她掏出来看一眼,“何导的助理通知说,你如果在的话,去一趟何导那里,他要给你和林孟夏讲戏。”
“说了什么时候集合么?”
“没有……我问下林孟夏那边。”小琪放下筷子。
很快,微信上确认过的小琪说:“林孟夏说他们十分钟之后准时出发。”
梁司月点头,起身换衣服之前,恋恋不舍地望了一眼,最后又夹了一个豆腐皮包子喂进嘴里,笑说:“不要跟何导告状我早饭吃得这么多。” 梁司月和林孟夏是剧组的难兄难弟。
林孟夏以前拍过一两部戏, 不至于完全抓瞎。但是他之前拍的戏只是小成本,和何讷这样的大导演合作,同样是第一次。
这就导致, 梁司月和他,永远是剧组最常被导演额外关照(梁司月称之为留堂)的对象。
何讷这样很有个人视听风格的大导演, 和那种拍垃圾小烂片的三流导演, 工作方法完全以及拍摄标准完全不同。
他很注重演员戏里的情绪和张力, 和镜头语言的美学价值。
而情绪和张力,这个东西,一般都很玄。
悟不到的, 怎么都悟不到;能悟到的, 则很容易就给到他想要的东西。
好在,梁司月和林孟夏的领悟力都不算差,他们所欠缺的只是经验, 和个人表演与灯光、机位相配合的默契。
几天后,梁司月和林孟夏的吻戏开拍。
之前梁司月和林孟夏特意被何导叫过去讲了一下戏, 因为何导临时调整了这两场戏的分镜。
原本, 原著里,女主角和男二号比较重要的吻戏有三场, 第一场是初中时蜻蜓点水的一个吻,何讷觉得不符合年龄和心理状态, 在修改剧本的时候就直接删掉了。
比较重要的是后面两场吻戏,一个是女主角升学宴当天, 在河边男二号强吻告白;另一个, 是女角和男二号第一次发生关系的时候。
这两场戏,最开始的构思,是很常规的拍法, 该说台词就说台词,该配合特写就配合特写。
但何导在拍摄的过程中,新鲜想法越来越多,觉得最初的分镜十分平庸,真照着这么拍,就真正沦落为庸俗的四角恋了。
为了升华视觉语言,他调整了一下这两场戏的运镜。
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感情是无望的、渺茫的,但相处时的细节是真实的;相对而言,和男二号的身份关系是真实的,但感情却是比较虚无缥缈。
所以,这两场戏他要做一个似梦非梦、似真非真的处理。
他的分镜设计是,河边那场,摄影师会切一个大全景,镜头穿过芦苇荡,焦点落在远处城市高楼施工的射灯上,画面的右下角是汽车的后视镜,两个人的互动就通过后视镜来展现。
后面的床戏也是一样,拍摄房间玻璃的反射,镜头的焦点是床边的台灯。
由于去掉了中景和特写镜头,梁司月和林孟夏可以省下克服尴尬的时间,专注于揣摩人物的心理,给予镜头最精准的情绪反馈,并且通过台词语气和语调的微妙变化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