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发家_作者:清涴(227)

2020-08-28 清涴

    想到这个沉重的问题,沈钰面色凝重了不少,定定地看着书中对战船那一段记载,眼中爆发出夺目的光彩来。

    只可惜,这战船的制作方式已经失传,书中记载的只有战船的模样,却没有记录它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甚至于,不少人都觉得这份记载太过夸大其词,船,真的能造成那个地步吗?看看现如今的战船,别说其他人,就连不少工部的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

    沈钰更倾向于相信这份记载是真实的,工部基本技术宅居多,让他们在文字上耍这种心眼也是为难人。更何况那战船可是大反贼吴樊那方的,工部这份记载中,明显还带着几分隐隐的钦佩之意,证明当年记录战船的人也该是一位沉迷手工业的技术宅一枚。

    至于为什么没有对战船具体制作方面问题的记载,沈钰推测,可能是吴樊那边作风太彪悍,并未给太.祖这方留下什么有用的资料。也有可能是太.祖当年吃了战船的大亏,对此有心理阴影,下令将战船摧毁后也同样销毁了和战船有关的资料,以至于现在楚朝的造船技术还在倒退,沈钰在工部的时间不长,没见过工部造的船,却非常清楚,让现如今工部这帮人造吴樊那种战船,那简直在说笑话。

    可是既然吴樊当年成功了,就意味着造船的材料楚朝根本不缺。沈钰心头大动,若是真研究出来了……

    别说,现在还真是研究造船的好时候。沈钰先前给国库搂了不少银子呢,拨一部分银子来支援战船研究也不是不可以,就是不知道张清舍不舍得放银子。

    好在张清不知道沈钰已经在打国库的主意了,要不然准能跳起来把沈钰打成臭狗头,甭管先前沈钰为丰盈国库做了多少贡献,想从国库拿银子,那就俩字儿:没门!

    这么大的事,沈钰一个人当然干不了。大战船可不像水车那样成本低,沈钰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呢,虽然在元嘉帝的赏赐之下沈家已经迅速脱贫致富奔小康了,但是要沈钰一个人来负担研究制船的费用……沈钰又没疯,哪里会干这种稳赔不赚的买卖?

    但是这想法还是得向大佬们提一提的。

    鉴于沈钰三番五次立功,他的话在大佬们面前还是挺有分量的。哪怕是最不赞同的张清,都没直接给沈钰一巴掌,反而冷静问他:“造船所费的银子不知何几,真造了船,如你所言出了海,哪怕安全回来了,又能给大楚带来多大的好处?国库的银子,不能浪费在没用的东西上面。”

    张清这话还给沈钰留了几分面子,没直接开骂,那也是看在沈钰数次为户部立功的份儿上,搁其他人,张清早就破口大骂败家子了。真以为他年纪大了就不知道海上航行有多危险了啊?大楚又不是没有船,临海渔民每回出海,走的远了都要折上几个人。花大钱造条大船,要是连人带船都给海兽送菜去了,那还造个鬼啊!

    沈钰也不能说要是不造船出去看看,就不知道其他国家有多强大,长此以往会被人打上门的。真要把这话说出口,沈钰自己怕是就得先挨顿打。

    不过,沈钰有自己的办法。

    不去看张清难看的脸色,沈钰抬头看向神色莫名的元嘉帝,认真道:“丰朝太宗让人开出了西北商路,西北至大食那一带的边陲小国无一不知大丰朝的威名。如今大楚兵强马壮,国库充盈,陛下就不想效仿丰太宗,也开一条新路出来,让海另一端的蛮夷也知道我大楚国力如何强盛吗?到那时,万国来朝,四海归心,便是最苛刻的史官,也要说陛下是千古一帝。”

    建功立业,对帝王来说,是极大的诱惑。尤其是元嘉帝,他生在了最好的时候,也可以说,沈钰这帮人,生在了大楚最好的时候。积大楚几代帝王之功,现如今大楚已经到了爆发期,底蕴丰厚,宛若在渊潜龙,抓住机会便会遨游天际,盛世已在眼前,若无意外,他们这帮人,将会是盛世的缔造者。

    当年丰太宗被各国称为天阿耶,夷语天神之意,便可知丰太宗在周围小国心中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当年也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之景,丰太宗也被誉为不是出之明君,对帝王来说,这就是无上的荣耀。

    为帝者,很难不对这等青史留名的功绩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