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巫师_作者:冠位大法师(1144)

2020-09-07 冠位大法师

    就是一个如此简短的报告,作者甚至没有给出答案,因为他也不知道答案。

    电磁波或者粒子,波或者粒,无非是这两种。

    整个巫师世界,波动论几乎占据了统治地位,光是波,电磁是波,辐射是波,引力是波,巫师们认为或许波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切,

    著名的电磁学奠基人传奇巫师泰勒斯在这篇实验报告上附了简短的实验,祂把阴极射线管置于磁场中后发现绿色辉光会发生偏转,虽然没有说明,但是绝大多数巫师都认为这就是一种电磁波。

    泰勒斯的学术地位毋庸置疑,虽然近些年祂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人性斗争,反对《神灵奴役法案》,希望推行更加温和的《神灵归化法案》,尽可能的同化和包容神灵,建立一个多元巫师文明。

    但是祂的主张不受欢迎,巫师们对建立博爱包容的多元文明没有兴趣,他们更多是信奉自我,信奉异类定异心,对异类的态度是压榨、奴役和毁灭。

    虽然人性斗争没有什么建树,甚至泰勒斯的夫人布莱尼娅都站在了祂的对立面,但是祂在电磁学方面的权威无人质疑。

    这篇实验报告似乎也就此完结,电磁波,就是这样。

    但是亚历山大不这样想,他不迷信权威,只相信自己,他认为这可能是种粒子!

    他巧妙的改变了泰勒斯的实验,在阴极射线管的前方加入了一个振荡磁场,并在磁场前加了一个荧光屏。

    改变磁场的强度,测量荧光屏上粒子的位置,就可以计算出这颗粒子荷质比,也就是带电量和质量的比例。

    亚历山大在大学期间一直精修数学,在这一刻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一切的努力皆有收获,他通过极其复杂的演算,得出这种粒子带负电,其质量也远远小于原子。

    所以这是一种崭新的粒子,他撰写了一篇论文《阴极射线》,在结尾处写道:“伟大的传火者艾斯大人曾借助大源的恩赐,‘看’到原子的内部解构,也就是原子核与电子的模型,今天我用阴极射线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漆黑的原子内部,确实存在着一种更小的粒子,那就是电子!

    凡人也可以探索微观,就算我不是黄金巫师,只是一位普通的凡人,只要有足够的力学和数学修养,就有可能发现电子。

    我们打开了一闪崭新的大门,就算没有优异的巫师资质,甚至没有巫师资质,哪怕是凡人,也可以通过复刻这个实验证明电子的存在。

    数学和基础力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和眼睛,它让我们获得了十环巫师借助大源才获得的力量。

    正如艾斯大人所言,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将用基础力学和数学丈量万物!”

    微弱的大源反馈,虽然不强,但足以让亚历山大晋升传说巫师,虽然不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电子的人,但是他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巫师们第一次真正打开原子漆黑的大门。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论文发表在《魔法》的一刻,亚历山大这个一文不名的巫师就成了人们讨论的热词。    这就是亚历山大无法加入好友格尔多罗计划的原因,他在微观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阴极射线的伟大发现,也用凡人的方式,从凡人的角度证明了电子这个比原子更小粒子的存在。

    比之这个已经被艾斯“看”到的结果,亚历山大给出的另一个信息或者说信心让人们重燃了热情。

    在星河联盟的驻地,第一学术之环,关于亚历山大和《阴极射线》的讨论成了最时髦的事情。

    所谓的学术之环,其实就是巨构建筑“环状世界”,将整个恒星系甚至临近恒星系的几乎所有物质利用起来,建立了伟大的一体化金属圆环。

    这个圆环是如此伟岸,环绕着整个恒星,完全是用巫师的力量改造自然,将自然规训成巫师期望的样子。

    之所以叫第一学术之环,是因为类似的“环状世界”还有七个,分别承担特定化不同功能。

    在第一学术之环的第三环区,是大学云集的原始风貌区,这里风景秀丽,高等魔法学校或坐落在原始丛林之中,或隐藏在巨大的湖泊底部,或匿藏于白云之上,或利于火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