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瑶虽然已经嫁人,但掌家的事宜还是安王妃在管,她不过搭把手,因为闲得慌,就自发去书院当起了教书先生。
她顺口和顾浮说了些书院里的日常:
“原先我只负责教学生画画,后来总有教经义和策论的先生来同我换课,对学生说我身子不适把课腾给了她们,弄得我实在没事干,便又兼任了数术课,可每个月都有考试,我为了让学生拿出好成绩,只能和香道课的先生换课,和学生说教香道的先生病了,由我来代课……”
顾浮听得直笑,也不知是被逗笑的,还是欣喜于书院这三年来的不断改革,要知道书院最初建立的时候,可没有每月考试的规矩。
她也不确定这样的改革是好是坏,但她喜欢这种剑悬颈上的紧迫感。
皇后营帐内,瑞阳长公主也在。
顾浮向皇后行礼,刚起身,瑞阳就走到她面前,向她行礼。顾浮连忙躲开,却被皇后制止,皇后说:“受着吧,没什么受不起的。”
顾浮只好受下这一礼,并在瑞阳长公主行礼后又回了一礼。
顾浮赶到猎场已是最后一天,所以没什么机会大显身手。
但因陛下旨意,顾浮得以护送圣驾回京。
于是在圣驾抵达京城那天,羲和门城门大开,顾浮身披铠甲,骑着骏马走在最前方,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整整齐齐地进入城门,踏上被称之为御道的羲和大道。
羲和大道宽四十五丈,是足够二十几辆马车并驾齐驱的宽度,大道两旁禁军林立,禁军往外便是御道排水的沟渠,沟渠对面又是一排武侯伫立,越过武侯才是前来叩拜的百姓。
圣驾华丽威严,有百姓忍不住抬头悄悄地看。
待队伍走过御道,圣驾入宫,御道两旁的禁军武侯尽数散去,有关领军消息在城内逐渐传开——
今日护卫圣驾入城的不是禁军统领,也不是赤尧军统领,而是忠顺侯,他们大庸第一个女将军,女侯爵。 一大早天还没亮, 有要上朝的人家便点起了屋内和廊下的灯火。
顾家往日只点大房老爷和大少爷的院子,顾浮回来后,整个大房那叫一个灯火通明。
顾浮毕竟是功臣,所以哪怕朝臣们极力反对, 皇帝还是在朝中给顾浮留了个位置, 开创了女子入朝为官的先河。
朝臣们原先还觉得以顾浮的本事, 在外打打战就算了, 回到朝中定是领个虚职,每日上完朝就去兵部点卯, 当个摆设。不曾想顾浮回来没几天, 就在早朝上和人吵了一架。
争吵的内容还与东境有关——磊国之后, 东境又有小国与磊国结盟,他们倒也不是想和磊国一样跟大庸硬碰硬,只是不想纳贡, 但生意还想和大庸继续做下去。
说白了就是贪心不足。
而他们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底气, 其实也和他们向大庸提供的货物有关。
比如这其中的桑国,桑国盛产布料, 他们能提供一种比麻布更加紧密、厚实、耐磨,还防水的布, 是搭建营帐、制作船帆的最佳布料。
又比如林国,他们国内种植一种名为胶树的树木, 胶树的树汁凝固后会变成具有弹性的固体, 经过加工附着在车轮上能达到防震的效果,还能做成鞋底, 十分耐磨且柔软,做工也比需要一层一层纳的布鞋简单。
还比如云国,他们从地底下挖出了“燃墨”, 其形如水,色如墨,味道非常难闻,但可作柴火燃烧,也可替代火.药,引发爆炸,是军造司这几年来的新宠。
这些货物都具有独特性,在大庸境内,甚至是其他东境小国里都找不到相似或者比他们更好的替代品。
可皇帝不打算惯着他们,直接下令东境军,发动了战争。
此举对大庸自然也有影响,但显然对那些小国影响更大。
近一年,眼看着北境恢复安宁,和磊国结盟的小国怕大庸腾出手来彻底灭了他们,就想跟大庸议和。
朝中目前分成两派,一派主战,认为就这么放过那些小国,会让其他小国觉得他们大庸脾气软,日后没事就骚扰一下,看情况不对就议和,长此以往有损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