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转过身来,陈念这才看清楚她老人家的脸,一时间惊慌失措。
陈念向来端正自持,黛玉从未见过她这般样子,也一时慌了神,好在陈念马上反应过来,行了个大礼:“齐国公家陈念,拜见太后。”
原来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夫人,居然是太后,黛玉忙跟着行了大礼:“翰林院林学士家林黛玉,拜见太后。”
惜春迷迷瞪瞪,也赶紧跟着姐姐们行礼:“宁国府贾惜春,拜见太后。”
太后坦然的说:“免了吧。”
黛玉这才有些担心惜春是否冲撞了太后,惜春年幼,又素来少在外头交际应酬,哪里知道什么言语上的规矩,若是无意中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可如何是好。
又想到是自己邀请的惜春,若是害得惜春获罪,自个儿便是罪魁祸首,黛玉一咬唇,忙跪下求情:“小女妹妹年幼无知,若有冲撞娘娘之处还请娘娘海涵。”
太后笑吟吟道:“无妨,你这妹子与我甚是投缘,聊些佛家经书,又颇有悟禅的境地,若不是你们过来,我们还能聊好一会儿呢。”
她似乎是跟陈念颇为熟悉,拉着陈念的手,亲热的问她一些京中人家的琐事。陈念也乖巧的应答。
无事便好,黛玉放下心来,心里这才想起来从前明嬷嬷说过的太后生平。
这位太后原是民间女子(明代皇室有选拨民女做皇后的惯例),被采选进宫立为皇后后久不得圣眷,但也生了一位皇子,谁料皇子天资聪颖,颇得太上皇喜欢,便得了皇位。
说到这里便觉得这位太后福大命大,是个有后福的。可惜天不遂人愿,太后还是不得太上皇喜爱,太上皇的宠妃另有其人,太后为了不给皇上添乱,自请在皇陵居住,为公婆守陵。
皇家也有义庄,供奉着本朝历代的皇上和皇后、皇子们,可那里生活清苦,条件比不得宫里奢靡。
也因此常年是放逐宗室中不孝子和犯了规矩的后妃(主要是皇后)的去处。没有哪位太后在自己的亲生儿子当皇上的情况下会自请前去。
黛玉就想,这位太后是个聪明人,对自己狠,也是个审时度势的人,知道如今大权还在太上皇手里,不可硬碰硬。
更是个爱子之人,为了皇上的位置能平顺些,不惜牺牲自己,去皇陵度过漫长余生。
皇上呢?他怎么想的,表面上肯定对太上皇恭顺,会不会因此对太上皇更加恨之入骨呢?太后多一天在皇陵孤苦的生活,皇上就多一分扳倒太上皇的决心。
想清楚这些,黛玉便多几份谨慎,但求不出错即可,没想到太后对她们几个颇为感兴趣。
等问清楚了黛玉的父亲是哪位以后,太后目中的喜爱之情就越发浓烈,黛玉想,看来这位太后对于朝中局势的熟悉程度并不低。
当下也乖巧的跟太后讲些闲话,聊附近的卢沟桥。
“都说那桥上有无数石狮子,被京中人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我却从未见过,少不得好奇是哪般样子。”
太后就笑吟吟跟她讲:“上个月去看过,两旁麦垅才青柳树欲黄,附近沙汀还有雁叫,水光漠漠里衬着石桥,倒显得山烟都白了几分。”
陈念在旁边就夸:“还是您老人家老道,几句话就说得让我们好像都在桥上一样。”
太后笑:“你个小机灵,素来最老实不过,如今也油嘴滑舌。”
可见是相熟的人家的子侄,黛玉就想知道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可惜明嬷嬷不在身边,正好她今儿个去外头,不然若是她在,总能解答黛玉这些林林总总的疑问。
三人陪着聊了两句,太后拉着惜春的手道:“走!去山里面看看!”
几个人就陪着太后一路将寺庙走遍,惜春平日里沉默寡言,或许是到了佛寺,今儿个话语格外多,细细讲解每一道壁画背后的故事,穿插着将一些佛偈。
诸人听得津津有味,黛玉留意到惜春素日苍白的面容格外明亮,眼睛也晶亮发光,可见这是她真心喜爱的。
说也奇怪,她们一路行来,居然也遇到其他人,黛玉这才后知后觉,伺候太后的卫兵们将后山之上并未禁闭,也许是为着低调,也许是山间并无危险,她们慌慌张张走散,才撞上了太后。
不多时便遇上其他人同伴,又一个个跟太后见礼,太后见着陈思聪,笑吟吟道:“你今儿个可没有皮么?”
陈思聪不好意思,但仍笑着说:“没。”
见太后不信,他忙拉过傅云飞当挡箭牌;“不信您问云飞。”
傅云飞正经点头:“回太后娘娘,的确还未曾捣乱,除了想去打野鹿野兔被臣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