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夸夸群_作者:吃吃汤圆呀(176)

2020-10-05 吃吃汤圆呀

黛玉点头,果然是心有灵犀的人, 说:“适才宝玉嫌弃居士两字俗气,人都说天地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后面两字便取行人二字如何?”

宝玉仔细咀嚼这名字, 叹一声:“好!行人二字便是看透这世间真相,而取长松二字,又隐含不屈不挠之意,出世中透着入世,入世中含着出世之心,不落泥淖,好名字!”

他先赞一回,诸人也品味出这名字高明之处,纷纷称赞。

晴雯在下首听得脑壳疼,半天才想明白:这不就是前世里颇为流行的那一句,出自一代大师罗曼罗兰的鸡汤语:“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么?

她为自己终于能听懂屋里这些文化人的对话而傻乐不已,因而没留意屋里公子姑娘们纷纷取了风雅的号。

薛宝钗神色有一抹难以觉察的失落,取了“蘅芜君”这个名字,宝玉叫‘怡红公子,迎春叫“菱洲”,四丫头住藕香榭,就叫“藕榭”。

取好了合心合意的号,就要作诗,诸人以白海棠为题,迎春又命丫鬟点了一枝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受罚,姐妹们各个冥思苦想起来。

独黛玉或抚弄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等大家都写完后,她才泼墨挥毫写出诗句。

引得众人讶异不已,可到了点评的时候,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终难以决断。”

探春道:“这评的有理。长孙行人当和蘅芜君并列榜首。”

黛玉挑挑眉,很是意外,她清楚的记得在自己读过的那本书里,李纨和探春评了宝钗第一,让自己屈居第二。

开始她还有些不服气,自己的确有几份恃才傲物,可平心而论那首词做的比宝钗更妙。为何给自己个第二?

后来慢慢思索就了悟:李纨是王夫人儿媳妇,探春管王夫人叫:“母亲”,两人都是在王夫人手里讨生活的可怜人,生活不由自主,当然要给宝钗足够多的颜面,也要适当打压自己这个“老太太派系”的人。

想通了这些,黛玉就丝毫不以为意,没想到这次居然有了变化!

两位评来论去居然将宝钗和自己评价为并列第一。

黛玉聪颖,稍微思索就明白了缘由:这一世她处处帮助李纨和探春,又多次对两人示好,与她们的关系要好得多。

想必是个缘由,她们才顶住压力给自己来了个并列榜首!

旁边宝玉还有些不满意,嘴里含话欲说,想必是要替黛玉抱不平,黛玉忙以目光制止他。

说实在的,她如今父亲建在,又结交了许多友人,天地广阔,哪里还惦记着这一时一刻的得失?

自己做的诗词好不好自有公论,何必处处掐尖与人争,不然这姿态就先不好了。

宝钗看见宝玉和黛玉两人“眉来眼去”,心里越发酸涩,家中如今越发难以支撑下去,也不过是个花架子,母亲对自己的婚事看的更加重要。

上次被她偷听到母亲跟姨母隐晦的提起两家亲事,姨母也是一脸无奈,道是绕不过老太太去,等回家后母亲便不断给自己灌输要讨老太太欢心之类。

如果说一开始,对宝玉只是些微的好感,事到如今便有些骑虎难下了。

宝玉是个爱热闹的,又撺掇让身边的麝月去请湘云,黛玉暗暗咋舌,这还不避讳么?

没想到居然真的把湘云请来了,黛玉诧异,还是明嬷嬷打听了一圈,才知道卫家以看吉日为由,将婚期押后了,湘云在家里不收敛也罢,居然嚷嚷着嫌弃叔叔婶婶不帮自己去寻卫家辩理。

史家大夫人气倒了,放出话去再也不管史湘云婚嫁事宜。因而湘云不再被禁足,如今也有足够的自由来贾府。

哎呀真是不妥,黛玉还想寻个时机跟她好好讲一讲利害关系。

没想到还没等黛玉寻到机会跟湘云聊心事,湘云已经先被宝钗忽悠着要办螃蟹宴。

黛玉心里真是恨铁不成钢!

好一个薛宝钗,果然商人世家出来的,左一句“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娘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做这个东也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右一句“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们地里出的好螃蟹,前儿送了几个来。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呢?”

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宝钗想的周到。

可不是被宝钗忽悠了?螃蟹宴花了二十两银子左右,李纨嫂子在芦雪庵开了一社花了十两银子,那还是少夫人,若是寻常闺中女儿们,哪里就要花那么大价钱了?不过是些果碟子,花个几两银子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