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中几个老妇登舟而去。雨村另有船只,带了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却说船行水上,两岸风景已与南地不同,黛玉无心去看,此时她伏在床榻边,因着不忍与父亲别离,哭得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
船在江上一晃一摇,她哭得累了,居然昏昏沉沉睡去。
“叮咚”,一声似铃铛一般的声响将她唤醒。
黛玉揉揉眼睛,就见眼前浮现出一片晶莹透亮的玉简,上面有纵横交错的线条,勾勒出不知意义的线条 。此时那玉简上清晰浮现出一段文字:
[三环玄女邀请你加入群“天地夸夸群”,是否同意?]
黛玉沉吟片刻,每一个字都认识,可是连起来却不懂是何释义。但她自小熟读百家典籍,因而思索片刻。
三环玄女想必是个名字。邀请二字也明白。这“群”,和“夸夸”又是何意?
同意二字,汉大儒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无二》有文:“其文与天之道有一出一入一休一伏,其度一也;然而不同意。”,意思是相同。
黛玉定睛一看,那段文字下面还有两个方框,一个里面写了“是”,一个上面却不是写否,而是写了一段蝌蚪小文,黛玉无从辨认,聪慧如她自然猜测那是“否”的意思,纤纤玉指在玉简上一点。
“林黛玉同意加入‘天地夸夸群’”。
瞬间玉简上密密麻麻一排排文字接踵而至。
龙泉仙长:黛玉这个名字起得好:点靑石謂之点黛,玉,石之美。
三头白象:这名字让我如沐春风,有似曾相识之感。赞!
清江女仙:《诗·召南·野有死麕》里有曰: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想必这位小友是名女子?
黛玉倒没有惊讶太久,除去四书五经,她在父亲的书房里也看过一些志怪笔记,其中也有某地文人在山中遇见仙家谈道之事,是以她只觉得新奇有趣,却没有觉得害怕。
此时她见清江女仙问话,不由得出声回答:“正是。”
那玉简上立刻浮现“正是”二字,彷佛黛玉提笔书写一般,聪慧如她,很快明白这玉简将自己说答话语提笔记录给他人。
中岳尊者:“正是”二字用得好。
平心持正,以日为正则曰是,是,正也。正,是也。以日为正则曰是。
言语朴实又与古有征,显见得这作答女子内心平正,熟读典籍。
黛玉:?
饶是她此刻在悲伤中,也忍不住有一丝想笑。
再动脑子想一下,这个夸夸群,想必是一群爱好称赞他人的居士或仙人聚集在一起,不管你回答什么,对方都能找到新奇的夸奖点。
这时有人发问:“新入群的黛玉小友为何不自报山门?”
黛玉心想,或许是离开父亲太过于悲伤。居然让自己做了这一番荒谬的白日梦。
不过既然是自己的梦,那么何妨纵情一点。她定了定神,小心作答:
“各位仙家谬赞,小女本贯姑苏人氏,父亲大人姓林,单名讳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如今小女失恃,还在丧期,外祖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派人来接,如今正是去往荣国府途中。”
她这回答完,群里却忽然不再热闹,彷佛大家都愣了愣神。
少倾才有文字继续浮现:
三头白象:“我就说林黛玉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深宫老嬷:“离恨天那帮仙姑,又不做正事,作孽吆。”
三头白象:“嬷嬷,好嬷嬷,这位黛玉小友文质彬彬,看在她误入本群跟我们有些缘分的面子上,可否助她一助?”
清江女仙:“原来这位小友此刻在清江上行船,她有仙缘才能进入本群,都是群友,嬷嬷五界中德高望重的人物,何妨帮她一帮。”
……
深宫老嬷:“也罢,算是你的缘法。”
说完便看到玉简上有一道光芒闪过,化而为二,一道往南而去,一道往黛玉的额心而来,一瞬间有大量的文字直往黛玉脑中冲击而去,她瞬间头晕目眩,不知道今夕何夕,她沉浸在无穷的文字中,心情起伏高低……
**
“小姐!小姐!”
奶娘的呼喊让黛玉忽得惊醒过来,她身上一身冷汗,睁开眼茫然盯着四周,半响才回过神来。
原来是跟随她上京的王嬷嬷。王嬷嬷是黛玉的乳母,自小奶大了她,地位是常人不能相比的。要说如今世上风俗如此,世家大族大都为府中幼儿请了乳母,等到幼儿长大,乳母又多继续服侍,留在小主子身边,这些乳母一来有着抚育小主人的功劳,二来也从内心深处爱护自己看着长大得到孩子,因而大都忠心耿耿,寻常人家都将乳母视作半个主子,格外尊崇其地位。有的人家甚至乳母还要比生身父母还要亲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