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绝户,田产当然也就要姓别人了。在这张村内,能做到这件事情的当然只有张家族长,村长张修德一家。
只是不知道是那老头的主意,还是这小少爷的主意,或者是张夫人的主意。
张宁对此无所谓,他只是看王山田有些可怜,默认了李家小妹收留了王山田而已,给口饭吃,将人养大就行了。
而此事也并没有节外生枝,张邦元自那次来过之后,之后也来了好几次,就是不提王山田之事,每一次来都是提着腊肉,野味,或酒,嘘寒问暖。
这也很正常,在张家人,在山村的人看来,能用五两金子买下几亩山田,盖几间木屋的人,当真是贵不可言。
怎么可能不巴结一下。
时间过的飞快,很快年关就到了。李家小妹与柳秀秀一起忙里忙外,张宁则写下了对联和福字,贴在门前。
以前张宁在柳家巷的时候,每年都要干这个。来到这座山村,只需要写自己家门口的就行了。
李家小妹非常活泼,还买来了炮仗。与柳秀秀一起玩,玩的不亦乐乎。
这两位姑娘可都是十几岁的少女啊。
至于张家的新人口王山田,他一直非常老实本分,而且很勤劳。他能做的事情,抢着做。
因为这小孩始终有一种会被抛弃的恐惧,只有拼命显得自己有用。李家小妹与柳秀秀对着小孩挺好,也能谅解小孩的心情,便听之任之了。
年关到了,柳秀秀又给王山田制了一件新衣裳,反正她也闲来无事,有的是时间功夫。
跟在张宁身边,就会慢慢变成这样。
不需要赚钱养家,也没有眼前以及未来的忧虑,无忧无虑。时间会走的飞快,一不注意一天天就过去了。
仔细一回忆,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干过,一个月,一年就过去了。
很悠闲。“张公子。”
“张公子。”
张宁一袭白衣走在山道上,遇到不少正在互相搭话的山民,山里头娱乐很少,大冬天也不用干农活,今年秋天则是一个大丰收,不需要进山冒险狩猎。
山民们闲来无事,就会在路边,墙角,随便什么地方,与同村人一起聊天。而村民们都知道这位张公子。
一袭白衣胜雪,翩翩公子从山下而来,带着两个美婢,牵着一头神俊异常的牛,来到了张村内落户。
这位张公子脾气很好,与人为善,帮了不少村民的忙。在村中人缘非常好,见张公子走过,山民们纷纷打招呼。
张宁对待普通人,向来亲和,当然也是驻足与村民打了招呼,还与几位熟悉的村民站着聊了几句。
山村宁静,山民淳朴。
张宁在这里生活,却要比行走江湖,乃至于齐都内都要舒坦快活。
张宁走过狭隘的山道,来到了一户石头房人家外。这石头砌的整齐,缝隙用泥巴糊住,顶子则是茅草。
大门又破又旧,门前蹲着一条老黄狗,这条老黄狗年纪大了,谨慎萎靡。但见到有人来,便又会精神抖擞,不停犬吠。
但是这条老黄狗没有对张宁犬吠,因为张宁已经往来这户人家多次了,算是熟人。
这人与狗混熟了,狗自然就不叫。老黄狗懒洋洋的看了一眼张宁,随即又晃悠悠的站起,让开了道路,十分通人性。
张宁这才上前敲了敲门,咚咚几声后,响起了一个妇人的声音。
“谁啊?”
“嫂子,是我。”张宁笑着说道。先是一阵脚步声,随即门被打开了,从中走出一位山村妇人。
妇人穿着半旧不新的衣裳,脸色黑红,体态魁梧,肚腹微微凸起,身怀六甲。
“张叔。”随着妇人走出来,一溜烟的有三个娃儿也走了出来,对着张宁很热乎的叫着。
三个娃儿两男一女,挂着鼻涕,脏兮兮的。
山村的娃儿满山跑,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虾,搬开石头捉蜈蚣,当然不能指望多干净。
张宁也不嫌脏,一个个捏了捏脸,然后从怀中取出了一些柳秀秀做的糕点,分给三娃。三娃欢天喜地,道了一声谢谢张叔,然后一哄而散,享受美食去了。
“这帮孩子。”山村妇人露出涩然之色。却是这三个娃儿未必多么喜欢这位张叔,只是喜欢这位张叔每次来都带来好吃的。
这位山村妇人姓丁,乃是附近山村丁家村嫁过来的。这很正常,山村基本都以同姓为主,大齐禁止同族成婚,附近山村自然是互相联姻。
丁氏的丈夫叫张阿牛,大娃叫张石头,二娃叫张小山,三娃叫张红儿,目前丁氏身怀六甲,足有五个月了。
张宁在张家村守了一年多,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将张百公的真灵按照程序,投入了丁氏的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