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亮回话:“不是不开衙,是忙着修路,大人此行也看到了,从山外到山内的道路修的有多好,我原亮不是吹,没要朝廷一块钱,全靠我自己就修成如此道路,罗大人觉得如何?”
“当然是极好的。”罗由接着说:“可是道台大人那里……我听说积压了很多告状信,都是在说原大人的不好的一些事情,还有官员向朝廷递了折子,要弹劾大人。”
说到这里看了下原亮:“大人可知道这件事情?”
“不知道。”原亮问话:“为什么弹劾我?”
罗由点下头:“再一件事,前次呢,北王王府大管家来到原大人衙门,就是这里,来这里等了两天都没等到原大人,管家大人很生气,人已经去了道台府,原大人可要多小心啊。”
“啊,多谢罗大人提醒。”
“再有……”罗由往外看了一下:“这片地方为什么就是感觉不对?”
“感觉不对?什么不对?”
“这里是安南县衙,对吧?”
“是。”
“可是为什么没有衙役?没有官吏?”罗由指着大门说话:“衙门敞开,这里面的东西是不怕丢么?外面没有任何官吏打扮的人……”
“罗大人,这一个吧,是朝廷没派人。”
“派人?衙役、吏员都要在本地百姓中招募,朝廷怎么派人?”罗由假装惊讶:“原大人不是在说,您上任几个月竟然没有招过一个人?”
“啊?需要我招人?没人告诉我。”
罗由笑了笑:“没事,反正道台大人也不会巡视这里,原大人有空就把衙门空缺补齐。”跟着再说:“这里是偏远山区,要靠原大人用心教化,起码在这县城里面不要总说山里语言,要说汉话。”好大一个府丞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跑来大山里面跟我说上这么一通话?
肯定不对么。
原亮笑着接话:“衙役和小吏可以在本地招募,可县丞等一些官员要在吏部记录,还是需要朝廷委派。”
“嗯,这件事么,我和刘大人也有想过,不管怎么说,先得把架子搭起来,该有的官吏总是不能少,不若这样,原大人可以推荐几个人选,我报给府正大人,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们上报朝廷,便是定下来这件事。”
原亮点头:“好啊,方健就不错。”
“方健?是谁?”
“原先是归县一个小吏,我也没问太多,反正安南县什么都缺,让方健做县丞,县尉让宗真来做,别的官么,派两个教谕就行了。”
罗由有些意外,原亮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
一个县最重要的几个人物都是你说的算,还要我们这些府官做什么?
比如说某一些大县,需要的官员最多可以有十几位,这些都是在朝廷吏部记录,有官身有品级的正式官员。
不过大多县衙都是缺人,普通小吏不可能给你官身。所有官员都要朝廷任命。
问题就出在这里,谁愿意千辛万苦修行到入境修为、五年一次遴选辛苦考中官身,却是跑到偏远地区、或者贫穷地方给同样出身的你做副手,还是一个看不见未来的副手,教谕?典史?主薄?
开什么玩笑?我要是愿意做县尉,直接从军好不好?要是愿意做教谕,留在三大武院好不好?
所以,很多地方都是在当地选才,挑选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自己人”,暂时代任某个官职。
朝廷每隔一段时间会面向全国优选人才,需要在职官员推荐,由所在道台派人考核,考核合格将名单送交吏部,只待一纸公文,从此就有了官身,成为朝廷正式官员。
罗由此行目的,就是奔着县丞、县尉而来。如果可以的话,他会塞进来很多人,管他教谕不教谕的,在偏远地方,这些官位都可以拿来卖钱。
不过话已经出口,罗由笑着点头:“烦请原大人将这些人选整理成册交去府衙,有一点要注意,要有在籍文书证明。”
“在籍文书?”原亮问话:“不是本地人的话,还要回去家乡办理文书?”
“正是这样。”
原亮琢磨琢磨:“还需要别的么?”
“别的么,肯定要家世清白,无有作奸犯科之为。”
“多谢大人提点,敢问一句,这个推荐文书可有期限?”
“当然是越快越好,如果原大人忙于别的事情、因故拖延一段时间,恰巧被道台大人知道,也许会直接派遣官员下来任职。”说到这里,罗由问话:“原大人说的那个方健,曾是武院学生?”
“不知道。”
“一般来说,推选官员,起码要从武院顺利结业,这是最低标准。”
原亮想了想:“我还没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