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但是家里有适龄女儿的心思就更活泛了,多好的联姻对象啊!更妙的是,皇帝家里没有适龄的女儿,不用担心半路杀出个截胡的来呀。
皇帝家里是没适龄的公主,可耐不住皇帝妃子家有适龄的侄女啊外甥女什么的。后宫里甄贵妃早就盯上林笙这个潜力股了,虽然后宫女人不干政,但架不住皇上自己说啊,甄贵妃自然是知道永宁帝有意栽培林笙,林笙颇得圣心之事,她早就想着把林笙拉入她生的儿子二皇子徒晋的阵营里了。
这拉拢人吧,无外乎或许之于金银、女人以及前途,要么就用相关亲近之人撮合拉拢。可到了人家林笙这里,就不太好使了,毕竟人家孤身一人,别说父母了,连个表亲啥的都没有。至于金银、女人以及前途,人家前途靠自己靠皇帝,前程似锦,这不短短三年人家就封侯了。这前途都有了,金银和女人不是召之即来的嘛。
如今,也只有联姻一途了。甄贵妃出自江南甄家,她正好有个嫡亲的侄女,配给自己儿子年纪不合适,但配给定安侯也不算辱没了她。甄贵妃已经给娘家去了信了,就只等着她跟永宁帝求个好。
甄贵妃虽说最好的韶华不再,可仍旧颇得帝宠,二皇子也很受永宁帝器重,加上娘家势大,说实在的甄贵妃都不怎么把育有五皇子徒晀的继后放在眼里。
甄贵妃这厢着人去打探永宁帝的行踪,那厢御书房里永宁帝给了新晋定安侯一扇柄,“油嘴滑舌。”
“臣有罪?”林笙这句子可不像是真在认罪的样子,永宁帝又用新送上的象牙扇打了她额头一记,看她痛得呲牙咧嘴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内侍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他们平时对林笙都非常客气。
“你既是封了侯,家里空荡荡得可不像话,这次大光国进贡上来的女子就赏你两个罢。”
“可别,这敌国进贡上来的女子,臣可无福消受,万一有哪个想做巾帼英雄,那臣岂不是防不胜防,您还是赏给其他,咳,成熟老道的有功之臣们吧。”
永宁帝怔了一下,旋即笑得更大声了,“爱卿,你竟还是个童男?”
不知道是不是林笙上一次吐槽女扮男装这个梗经久不息,还是系统给她系统的整容药丸还有副作用,总之她这具身体女性第二特征基本不再发育,再加上林笙神乎其神的演技,没人觉得她会是个女的。所以,童男真的不算什么。永宁帝还提了句做巡盐御史的林海,他三年任期到了,永宁帝打算让他连任。
林笙听到这个名字,眉毛都没动一下。真要说起来,原身所在的苏州林氏和林如海所在的那一支,同属一宗,只是中间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林如海所在那支算是独立出去了。所以,关系已经很远了。
林笙还笑着打趣了句:“说不定臣和林大人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
从宫里出来,林笙打马回永宁帝新赐给她的定安侯府,据说是前朝一位辅国公的旧宅邸,装潢自然是不差的。
这次从大光国回来,收获颇丰,永宁帝还放了她几天假,林笙就在府里指挥着下人把战利品收进库房,忽然听到外面敲锣打鼓的声音,“谁家有什么喜事了?”
住在这一带的都是达官显贵,这是谁家这么高调?
下人出去打探,回来跟林笙说:“荣国公府里新得了位含玉而生的哥儿叫宝玉,阖府觉得这是天大的造化,正到处宣扬呢。还叫那些个贩夫走卒也念在口中,说是好叫哥儿平安长大。”
“呵!”这可不就是贾宝玉了,林笙觉得是该乐呵乐呵,大手一挥,让下人们每人挑选一件珍宝,下人们顿时喜笑颜开。
回头,林笙进宫时就把这事儿当笑话讲给永宁帝听了,“臣听着那玉有雀卵大小,灿若明霞的。这灿若明霞的也就罢了,只臣想着雀卵大小有多大,臣就叫下人找来麻雀蛋瞧瞧,放在婴儿口里还是可以的,不会给噎死在胎中。”
永宁帝叹道:“平日里叫你多读些书,你给朕推三阻四的,没出息的东西!”回头却叫人细细查了此事,林笙只当是笑话给他说了,只重点在雀卵大小上,实际上那通灵宝玉可不止如此。
那美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上面。居然还有纂文,正面写着“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偏这等天降祥瑞之事,贾家半点不知道隐瞒避讳,还将此事传得沸沸扬扬的,是个心思多点的都会觉得贾家别是有什么不臣之心吧。
可贾家正经没那本事——顶梁柱贾代善已经过世了,他的两个儿子都没啥出息——这才更叫永宁帝郁闷呢,毕竟贾代善在时,永宁帝很器重他,后头他在攻打蒙古时受伤退居二线后,才有永宁帝着重栽培林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