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熬了好几日,谢吉祥怕他熬不住,故而有此一言。
赵瑞坐在马车上,低头看她。
小姑娘满脸认真, 细碎叮嘱,眼眸里的关切藏都藏不住,令人心口温热。
赵瑞觉得自己仿佛被泡在暖池中,浑身洋溢着幸福与美好,他也认真回:“好,我听吉祥的。”
谢吉祥笑了,冲他摆手,赵瑞的马车便晃晃悠悠出了青梅巷。
待到用了晚食,又沐浴更衣,谢吉祥点亮卧房的油灯,坐在灯下一字一句品读这本游记。
她首先看的是燕京以及近郊的部分。
这部分的内容很多,可以说多半本的内容都围绕在此处,除了风土人情,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这本书成书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其中所描绘的市井传闻大多都已经失传,亦或者早就变了样。
上面描写的美食,便是从小在燕京长大的谢吉祥,大多也没怎么见过。
更别提吃过了。
第一部 分专门写燕京,介绍了开国之初的百姓生活,洪武年间大齐还不算富裕,百姓生活困苦,饮食之种类自然少之又少,跟现在根本没办法比较。
谢吉祥拿了一本新册子,把里面出现
的所有景色、美食以及特殊事件分门别类列好,一笔一划,这一忙就是小半夜。
待到何嫚娘夜里起夜,才发现她一直没睡。
“小姐,怎么还不睡?”何嫚娘关心道,“别熬得太晚,仔细熬坏身子。”
谢吉祥伸了个懒腰,起身活动活动肩膀:“无妨,也不经常熬,如今事情紧急,旁人也顶替不了,只能自己做。”
燕京的夏日夜晚略有些炎热,不过晚上到底比白日要凉爽一些,没那么闷气。
谢吉祥从屋中出来,同何嫚娘一起来到院子里。
怕她晚上就这么干熬着,何嫚娘点火给她煮些小米粥,好能润润嗓子。
谢吉祥跟在她身边,仰头看着天上的辰星。
此时刚过中元节,天际圆月化银钩,形成独特而优雅的下弦月。
因下弦月并不明亮,夜半时分的燕京也是一片静谧,谢吉祥默默背着刚刚自己总结出来的所有细节,一点一点推敲斟酌。
何嫚娘没有打扰她,母女两个各做各的,倒是分外和谐。
待谢吉祥把那本书默背一遍,何嫚娘的小米粥也煮好了。
她盛了两碗,一碗撒了些红糖,另一碗什么都没放。
有红糖的那一碗自然是给谢吉祥的,在何嫚娘眼中,她总是孩子,孩子都喜吃糖。
母女两个安静坐在院子里,一口一口喝着米油浓稠的小米粥。
何嫚娘问她:“明日还要忙?”
谢吉祥想了想,道:“要看瑞哥哥那边忙完了没有,若他有空,我就得忙。若他无空,我就留在家中。”
虽然夜里熬夜算是违背了答应赵瑞的话,但有些事谢吉祥很清楚。
赵瑞不跟在身边,她绝对不会随意出去查案,燕京城内的许多明哨暗哨她不如赵瑞清楚,若她自己出去,恐怕会打草惊蛇。
这个杀害两名书生又栽赃给父亲的真凶,即便不是达官显贵,也肯定有些关系。
她所求不过为父亲洗清罪名,再多的便也不是她能掌控。
自从回忆起那一日的一切,她便明白,母亲甚至都不想让他们给父亲翻案。她想让他们平平安安,一辈子都不沾染是非。
所以谢吉祥不会急,她不会跟个愣头青一般冲动。
许多事,需要有完全准备,才能做到万
无一失。
在这些准备里,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并且,每个人之间的信任也不能被剥离。
何嫚娘看着谢吉祥,她的脸蛋儿依旧圆圆的,笑起来的样子好似刚熟了的梨子,透着清甜的滋味。
可这一刻,何嫚娘却无比清晰地发现,谢吉祥长大了。
她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似乎只一夜之间,她就不再是家中那个娇宠的小女儿,她成长成为顶天立地的嫡长女。
孩子长大,让人开心,又令人觉得心酸。
不过何嫚娘还是笑了:“小姐还是适合做推官,以前老爷和夫人都如此肯定,现在我真正瞧见了,才知道老爷夫人是何意。”
谢吉祥扭头看向她。
何嫚娘温和的面容慢慢洋溢起慈祥的笑容,她道:“当上推官之后,小姐才仿佛灵魂归位,我不知道怎么说,只觉得一切都对了,一切都恰到好处。”
“小姐真正成为了谢府的长女,成了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小姐,”何嫚娘笑出声,“不过私心里,我还是有些舍不得的。”
谢吉祥听到她说自己是大小姐,也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