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金堂_作者:戚华素(37)

2020-11-19 戚华素

“姐夫,写什么啊?”金堂铺好纸,等着决定自己未来十几天命运的一句话。

李恪看了他一眼道:“就写,‘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

这确定不是有言外之意?

金堂紧了紧捏着笔杆的手,好悬没忍住变脸的冲动。

第一个字,学,是什么结构来着?对了运笔用力得对,落笔不能拖泥带水。

金堂落下第一笔,眼角余光扫到姐夫往自己这边走了过来,落第二笔时,就稍稍有些不成样子,与预想中的位置骗了些许。

糟了,金堂心下一凛。

经此一遭,就算是姐夫站在身边,一直不动,金堂也玩玩不敢分心了。

一个字写不好,还能算紧张,要是再多两个字,只怕就要尝尝水深火热是什么样的了。

等到最后一个“新”字完成,金堂仔细审视一番,觉得还算过得去,才总算松了口气。此时再倒回去看第一个学字,似乎也不算丑了。

金堂搁下笔,左顾右盼,就是不敢看李恪的脸。

得得得,要债度日什么的,还是算了吧,这年头的至理名言,借钱的才是老大,惹不起的!

作者有话要说: 金堂:此老大乃真老大,字面解读。姐夫必须是我老大呀!李恪走到金堂身边,只看他下笔,就知道潘先生没说假话,金堂于字上,并没用心。

金堂眼见着李恪提起笔,在“学”字旁画了个圈,才听他道:“回去将这八个字抄百遍给我,待下旬我再来时,便要检查。”

金堂忙不迭点头应下。

八个字抄上百遍,也不过才八百个字。一旬十日,摊开来算,每日十遍,八十个字。

金堂在心底这么一合计,便知道接下来这一旬,自己是没什么能贪玩的时候了。

八十个字虽然不多,可真要一个个大字认真写下来,花费的时间可不短。只盼最后熟能生巧,早几日写完吧。

李恪没有责骂,但这几个字,已然是一种敲打。

响鼓不用重锤,对金堂,已然是足够了。

等伺候的人将笔墨书籍收拾了下去,屋内气氛才稍稍松快了些。

“姐夫怎么今儿来了?”金堂挨着李恪,亲亲密密的道,“你早些叫人送信来,我就叫他们把前些日子捞的螺给我留着了。”

“对了,姐夫你吃过辣炒田螺没?我在六子家吃过一回,虽然辣是真辣,不过那味道,绝了!我以前怎么就不知道这东西那么够味儿。”

李恪想了想道:“这是东南之地的一道菜,河下村有不少人祖上是那边逃荒来的,会做这个倒不奇怪。”

紧接着,李恪就给金堂讲起了河下村的一些旧事,还把李铮两个给吸引过来。

待到夜间回了屋里,金堂点着蜡烛写了几遍大字,方才在青梅的催促下歇了。

因李恪在,金堂难得起了个大早,预备陪他用饭,哪知道在院门处遇见了李铮两个。

“小舅舅是要去寻父亲?”李钺道,“他一早就带人往山上去了,我和大哥都没赶上呢!”

“去山上?”金堂有些疑惑道,“去山上做什么?”

“今日是打猎去了,”李铮指着村子不远处的山脉道,“那一片山都属于咱们府里的私产,爹常会领了人进山去,未必是行猎,也会在山中转转,兴致来了,还会同人在山中抚琴下棋。”

“姐夫可真有雅兴,”金堂说着,突然有些心痒痒,“要是早知道姐夫是去打猎,我就一道跟去了。”

“小舅舅喜欢?”李钺眼前一亮。

“喜欢啊,”金堂说着,觉得有些手痒,道,“旧日在京中,我还常和人比试,只来了颍川后,没什么活动的机会,也不知道手生了没有。”

这倒不是假话,金堂年纪虽然不大,手上功夫并不会垫底,虽然只是猎了些兔子、野鸡,却也是他亲手所猎,与侍卫无关。

认真算来,打猎似乎还算是金堂难得勤快的活动。

“那什么时候咱们一道进山去吧,”李钺本也是个好动的,他碰了碰李铮道,“哥你去不去?咱们一道,带几个人在外围转转,不往里头去就是。”

李钺说着,又看向金堂道:“小舅舅我给你说,这山打从落在咱们家名下,就没再许外人随意上山行猎,如今养了几年,听说很有不少好东西。”

“别光说好的,”李铮道,“早先有人在里头见着大虫了,咱们就算只在外围活动,也得多带几个人才行。”

“那是得多带几个人,”金堂一听有老虎,忙点头同意道,“若真遇见大虫,可不是什么说着玩的。我虽没见过,但照咱们几个的身板,估计也抵不过几个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