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怎么关注房价,不过听东海的朋友说,现在卖的话应该能值五六千万。”
“小叔叔,原来你是炒房的!”
“我这是刚需,我可没想过炒房,也不是完全没想过,前年一个朋友说南海的房子有升值空间,我鬼迷心窍买了套海景房,结果南海限购,就这么被套住了。”
“买那套海景房花了多少钱?”
“买的时候花了八百多万,据说现在值一千两百万,可有价无市,在中介那儿挂了半年都没人买。”
“这么说你光房子就值七八千万,真是壕无人性!”
“原来不值这么多的,我这是赶上房价飞涨的末班车,享受到咱们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红利。所以我特别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所以你就跑社区去上班,别人上班赚钱,你上班赔钱,就算赔钱也没关系?”韩苏觅哭笑不得。
韩晓武扒完最后一口饭,放下筷子:“我的觉悟没你说的那么高,倒没想通过这种方式回报社会,只是想找点事做做,不能整天无所事事混吃等死。”
韩苏觅彻底服了,噘着小嘴嘟囔道:“我要是有这么多钱,我什么都不干,我要出去旅游,不但要走遍全中国,还要环游世界!”
“你说的这些地方,我基本上都去过了。”
“去过了?”
“骗你做什么,不信看看这个。”韩晓武拿起手机,点开这些年飞过的航线轨迹图,呵欠连天地说:“出去多了就会发现外面没什么意思,外面再好也没自个儿家好。”
韩苏觅看着手机屏幕上那密密麻麻的航线轨迹,突然站起身:“小叔叔,明天不做饭了,我要出去吃。”
“出去吃?”
“我要去土豪金,我要去王府,我要吃河豚,我要吃大餐!”
韩晓武反应过来,爽快答应:“行,去就去,正好我也没去过。”韩晓武不是无缘无故说这些的,而是韩家到他这一辈儿就韩晓兵、韩晓文、韩晓军和他韩晓武四个兄弟姐妹。
韩晓兵和韩晓文是大伯家的,大伯韩仁山是韩家上一辈最有文化的人,盐海师范毕业,一直在富安中学做老师,大伯母是富安中心小学的老师,所以韩晓兵和韩晓文不但学习成绩不错,而且跟他们爸妈一样都成了老师,只不过一个在台东中学教书,一个在江城师大附中教书。
韩晓武是独生子女,老爸韩仁海以前做过大队干部,老妈姜兰英刚开始在镇上的服装厂上班,后来在镇上开了个服装店,再后来觉得卖服装不赚钱,就在村里开店卖种子、农药、化肥,一直干到今天。
韩晓军的父母,也就是韩苏觅的爷爷奶奶,没什么文化,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直在老家种地养蚕。可能跟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韩晓军上学时的成绩不太好,上完初中就进了镇上的缫丝厂,韩晓军的爱人也在缫丝厂上班。两口子白天去厂里工作,下班回家种地养蚕。
如果只是这些也就罢了,到了韩苏觅这一辈,她又不如另外几个堂兄妹。
韩晓兵的儿子韩宇杰,也就是她的大堂哥,学习成绩跟他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一样好,不但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而且考上了公务员,现在台东的一个乡镇上班。韩晓文远嫁江城,她儿子已经不姓韩了,正在上初三,据说成绩也不错。
农村不像城市,乡下人喜欢攀比。
能想象到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她走到这一步,跟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
韩晓武早感觉到她打小就有些自卑,觉得她之所以破罐子破摔,他和韩晓兵、韩晓文这些做叔叔和做姑姑的有很大责任,觉得有必要帮她树立起自信,让她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生活。
都说人穷志短,想树立自信首先得有钱!
韩晓武不可能就这么给她钱,但可以让她感觉到有一个有钱的叔叔,走出去能直起腰、抬起头。并打算带她去见见世面,女孩子是要富养的,只有该去的地方她都去过,该玩的她都玩过,该吃的她都吃过,才不会像之前一样轻易地被那些臭小子几句花言巧语就骗走。
总之,老韩家到了这一辈儿就她这么个闺女,不能任由她破罐子破摔!
更重要的是,上班有事做,下班之后又变得无所事事,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好好改造下这个本性并不坏的“问题侄女”,看能否在半年内让她脱胎换骨。
不但有事做,并且能照顾家庭乃至家族的感觉真好!
星期六一早,韩晓武兴冲冲来到社区,走进空荡荡的办公区,捧起手机正准备上网搜搜土豪金究竟有哪些美食,张莉莉突然打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