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港社区_作者:卓牧闲(62)

2020-12-10 卓牧闲

可村里有些人觉得上学没用,有好多跟我差不多大的亲戚朋友没什么文化,现在虽然从山里搬出来了,可我们老家的经济没沿海地区好,工厂很少的,想打工都找不到活儿。就算能找到,工资也不高。”

想到侄女说她在安海有不少老乡,韩晓武猛然反应过来:“所以你就带他们来安海打工?”

“也算不上带,我在商场上班,时间多,没事就借同事的电动车去开发区和高新区转,发现好多厂在招工,不少工种对学历没什么要求,就给老家没工作的亲戚朋友打电话。

开始只来了两个,后来越来越多,现在有十几个。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还在这边谈了男朋友,一个是西塘的,一个是头墩的,她们准备年底结婚。”

韩苏觅没心没肺地说:“琳琳,原来你是人贩子啊!”

韩晓武怕她继续瞎说,顿时脸色一正:“小觅,说什么呢?琳琳这是在扶贫,这是通过组织劳务输出的方式帮助家乡的亲人朋友脱贫!”

“韩哥,哪有您说的这么夸张,我就是不想看着他们总是受穷,只是想让亲戚朋友们都过上好日子。”

“这是好事,这件事做得对。来,我敬你!”

“韩哥……”

“别不好意思,喝了再说,再次祝你生日快乐。”韩晓武看着她喝完了饮料,笑看着她很认真很诚恳地说:“琳琳,你是小觅的同事和闺蜜,也就是我韩晓武的朋友,欢迎你以后常来玩。要是在生活中或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跟小觅说也行。”

“谢谢韩哥,韩哥,您人真好。”

“再好也没有支教的安海舅舅好,他们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支教又不是没工资。”韩苏觅又嘀咕道。

不等韩晓武开口,徐谢琳就回头说:“小觅,你没去过我们那儿,你不知道我们那儿的条件有多不好。听说安海老师刚去时连校舍都没有,只能自己动手搭棚子,后来还遇上泥石流,有的老师差点……差点连命都丢了。人家千里迢迢过去吃苦受罪,真的不容易。”

“听见没有,做人要懂得感恩。”韩晓武戳戳侄女的额头,忽然想到明天下午的活动:“小觅,你明天上什么班?”

“本来上中班,琳琳要去看老乡,我们换了下,明天还上早晚班。”

“这么说明天下午你有时间?”

“有,怎么了?”

“明天中午去社区,跟我一起参加个活动。”

“什么活动?”

“义工联的活动。”

“义工联是做什么的,是做志愿者吗?”

“嗯,穿红马甲的那种。”

“没问题,我早想穿红马甲做志愿者了。小叔叔,到时候你记得帮我多拍几张照片,要拍好看点,我要发朋友圈!”韩晓武和侄女一起刚给徐谢琳庆祝完生日,义工联会长王美琴打来电话。

对他为专题讲座所做的会标非常满意,说已经在义工联的公众号上发布了。在表示感谢的同时,担心明天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可能不止四十个,担心到时候人太多坐不下怎么办?

“王会长放心,把椅子摆紧点,坐六十个人应该没问题。”

“行,这就麻烦你了。”

“不客气的,您那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当然要做好服务。”

“那明天中午见,我会提前一小时过去。”

“好的,明天见。”

刚挂断电话,王大姐又发来微信表示感谢,并转发来一条义工联活动的海报链接。

点开一看,海报图片果然是上午帮她们设计的会标,抬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讲座”,主题为“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活动单位是安海市义工联合会、安海市安海街道办事处洋港社区。

之前只知道安海市有两个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名嘴,一个是明天的主讲嘉宾——市文联主席、党校副校长徐小进,另外一个是在社区设有工作室的宣传部杨副部长。

现在看到义工联的海报才知道,徐主席也是长期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曾先后担任过安海日报副总编、安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社科联主席,两位“国嘴”的工作轨迹几乎一样。

对明天的讲座,韩晓武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觉得听那些容易打瞌睡。之所以看这些,主要是对义工联怎么搞活动的很好奇。

社区搞个活动,不管你怎么精心准备,就是吸引不了人,很难找到观众或听众,只能和其他社区的难兄难姐互相捧场,要么请亲朋好友过来友情客串。

义工联就不一样了,翻看她们的公众号,每周的活动都有几十乃至上百名志愿者参加,简直是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