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被误认是神明以后_作者:安静的九乔(102)

2020-12-11 安静的九乔

因此大家的大麦粥里时不时都会有野蒜野葱之类的调味, 偶尔还会出现鼠尾草迷迭香之类, 再加上伊南“亲测”吃了也不会看见小人的蘑菇, 最后再洒上一点点盐巴, 即便是一碗大麦粥, 也让年轻人们喝得有滋有味。

渐渐地, 道路两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水道。所幸道路坚实,即便像牛车那样沉重,也没有陷入道路里去。

伊南他们都心知肚明:埃利都已经很近了。埃利都,是一座建在水边的城市。

终于,一条河流横在眼前,拦住了道路。

杜木兹他们面面相觑——这河流看起来不深,如果只有他们几个,应当可以跳进水中,相互扶持着趟过去。这河流对于枣红马和小黑也全无问题。

可问题是,他们身边还有拉车的神牛,和整整一驾牛车。

此刻阳光耀眼,河面上波光粼粼。伊南站在河沿,手搭凉棚,眺望着对岸——河面上好像有一道粗绳,从对面一直延伸过来,拴在这边岸边的一枚木桩上。

“快来帮忙!”伊南说。

杜木兹等几个人一起跑过来,在伊南的指挥之下,大家一起,拉动了河边桩上拴着的粗绳。

很快,对面一块平平坦坦的,由圆木扎成的木筏,随着绳子的牵动,从对岸被牵了过来。

这就是一个,自助过河系统。

年轻人们大喜过望,丈量了一下木筏的长度,刚好能放下他们的牛车。

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温驯听话的白牛从牛车上卸下来。杜木兹和哈姆提先上筏,古达与阿克在后面推着牛车,小心翼翼地将牛车推上了木筏。

筏上的人和岸边的人一起使劲儿拉动粗绳,将木筏拉到了对岸。杜木兹与哈姆提把牛车推上了岸,大家再一起把木筏牵到这边,让剩下三人和白牛一起上筏,同样的方法,来到对岸。

枣红马和小黑早就一跃下水,欢腾着来到对岸,一马一汪,同时抖抖身上的水点,甩得大伙儿身上全是水渍。

伊南上岸之后,又回头看了看来路,当即指挥大家把来时使用的木筏重新归位,用来拉动的绳索整理有序,重新放在该放的位置上。

“我们现在把这木筏放好,下一个过河的人就能很轻松地拉动木筏过河。”伊南向身边的人们解释。

“原来如此。”杜木兹全明白了,“只要人人都自觉遵守,就人人都能拥有过河的便利。”

“是的!”

伊南现在连一个埃利都的人都没见到,却对埃利都人有了一个最初印象——这些人绝对不是野蛮人,而是一群建立了公共秩序,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性居民。

伊南更加认为他们不可能随意弃用贝币,任由信用被践踏。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当晚,伊南和旅行团找到了一个小渔村投宿。

这很明显是一个以捕鱼为生的小村落。村口支着用麻线编成的渔网,渔网旁蹲着一只翼展相当可观的鸬鹚①。

鸬鹚见到小黑汪,立刻“嘎”地叫了两声,翅膀扇动——立即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黑汪吓退了好几步,一鸟一汪原地对峙,谁都不敢动一动。

村里有人出来,见到伊南他们热情地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哦,原来是美丽的少女和英俊的少年,你们是不是第一次到埃利都来?”

伊南听这话毫不费力,但是杜木兹他们看起来都需要适应一下埃利都这里的口音,要辨认一下才能听懂。

伊南点点头,看了看身边的人,向前来招呼他们的村民点头致意:“是的,我们来自巴德·提比拉,确实是第一次到埃利都来。”

来人似乎不太清楚“巴德·提比拉”是什么地方,但是照样热情地欢迎:“天快黑啦,就在我们这里休息一宿吧。”

“年轻人们,你们到埃利都是来做什么的?”

“我们那里有一些出产,想到埃利都换一些可以吃的海盐,还想换一点耐久容易保存的鱼干和海菜。”伊南回答。

“鱼干和海菜我们村就有,但是这附近没有盐田。盐田都在埃利都的另一边。”

“年轻人,村里的鱼干我可以给你们留一些。不如你们明天出发去埃利都,在那里换到海盐以后,回头再从我们这儿过?”

“好呀!”伊南欢然说道,“不过您这里有什么需要的?我也单独给您预留一些,省得我们在埃利都把东西都换光了。”

双方立刻一起查看起伊南他们从乌鲁克带来的“货物”。

来时杜木兹想得很周到,随牛车带了很多乌鲁克的“特产”,陶器作坊出产的瓶瓶罐罐、一袋一袋的大麦小麦、枣红马最舍不得的麦芽糖、用干树叶包起来的羊奶奶酪、罐子装好的蜂蜜、各种香草与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