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想了想点头:“确实如此。”
于是也干脆撒手,开始认真等着京城那边的圣旨——
自林如海用密折将盐田法告诉了皇上后,皇上又写信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
林如海按照自己的计划,将盐田法的产量往低了说,且一直推脱,说是其中关窍颇多,若是交给其他人只怕无法保证成功。反倒是自己接手,他可以立下军令状,保证盐田法的出产盐的数量。
自此后,皇上便一直没有来信。
林如海大致猜到,皇上应当是舍弃不下将自己放在巡盐御史这个职位上,能为国库带来的利益。
但按照皇上的性子,下圣旨将自己调去沿海一带,不过是迟早的事儿——
毕竟每年一百万两白银的数目,比起以后翻倍的盐税,孰轻孰重,皇上定然知道如何取舍。
果然,就在中秋这日,朝廷派来传旨之人终于到达。
而圣旨的内容,也正如林如海预料那般,是将他调去沿海一带。不过盐田法是否能行还是个未知数,林如海明面儿上的官职,自然也就与盐无关。
但对林家上下来说,只要能离开淮扬,就已经足够了。林如海兰台寺大夫的官职不变, 只是兼任了两广钦差。
因为圣旨来的突然,林家人离开得也相当快速,淮扬这边的官员与富商甚至都来不及反应, 等到林家人去楼空,他们就算想要找林家人都已经没办法了。
面对这个局面,所有人都两眼发蒙。
一直到新的巡盐御史到任, 这些人都还没打听到林如海到底是通过什么办法离开的淮扬——
之前林太太中毒之事虽然藏得紧, 却也不是一点儿没传出风声, 林如海就完全没有调查、报复的想法, 直接带着一家人跑了?
他们甚至试图从刚到任的巡盐御史口中打听此事,但这人并非皇上心腹, 也与太上皇没太大关联,能被两位大佬选中, 只是因为他做人圆滑万事不沾。
找他打听?自然什么都打听不到了。
林家却早已经乘船来到了广州,广州知府提前接到他今日会到的消息,早早派人在码头处等着了。
林家大船刚到码头, 就见下面站着不少人围了上来,等确定他们身份后,这些人立刻开始帮着林家人卸行李,都不用林家带来的下人沾手,很快便所有的行李运回了林家在广州的住处。
广州此地在以前, 算是贫寒之地。
但在海运发展起来后, 这地方便立刻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虽然如今朝廷似乎收缩港口, 减少海运的想法,但在一切还未施行的之前, 广州等地的富裕自然不容小觑——
就连京城、江南等地都难得一见的自鸣钟等舶来品, 在广州的商铺内也随处可见, 完全不像是价格昂贵,轻易不可得之物。
林家人坐在马车内,一路向前,看着此地有别与京城与江南的风俗习惯,意思大开眼界,就连性子安静的林柳黛玉姐妹,在见到广州风景的时候,也忍不住瞪大了眼。
黛玉今年已经五岁了,性子越来越安静。
贾敏与林如海二人每次见她像是住在了书房一样,除了读书与陪着弟弟猫寿玩,基本从不出门,便觉得有些担心。
孩子还是活泼些好,这样身体健康。
黛玉倒也懂事,每次见到父母皱眉,便会懂事起身,去找几个哥哥玩耍,但也就一会儿,便又会回到书房读书,好似出去玩闹对她来说就是个任务,任务完成了便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了。
眼瞧着猫寿的身体一日好过一日,已经平安度过了三岁这个坎儿,身材也愈发圆润,变得胖墩墩的,小女儿却从一开始的圆润白嫩,变得瘦弱纤纤……
贾敏夫妻忍不住将更多的精力分到小女儿身上,还不忘嘱咐林柳几个大的,只要见黛玉坐得久了,便要拉她出去玩一阵儿。
黛玉无奈,只能接受父母的好意。
时间久了,黛玉虽然仍是弱质纤纤的样子,却连一点儿小感冒也无,身体相当健康。
也正因为身体健康,这次在马车上,贾敏才能允许她掀开车帘看看广州街上的风景——
若是身体不好,这般吹风难免受凉。
林家人并盛蔓、甄士隐一家一共分了四个马车,除此外,身后还跟着浩浩荡荡一大群仆人。
这庞大的队伍从街上路过,很轻易就引来了当地人的注目。
不少人打听,才知道这是朝廷刚派来的钦差。
“钦差?咱们知府虽然不算什么好官儿,却也没有做那搜刮民脂民膏之事,本地也没出现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朝廷为何突然派了钦差过来?”
“这朝廷大事儿,哪儿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