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完这句话停了下来,他希望得到众臣的回应,但却只有少数几个声音答是。
皇帝皱着眉头再次显露天威,道:“朕说的话难道你们没听到吗?”
皇帝这一问已经是非常明了,让众臣回应,刚才那些没有吱声的大臣再也不敢装聋作哑,齐声答道:“臣等明白!”
皇帝待众人回应之后继续说道:“你们都是我大魏的臣子,该效忠谁你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很清楚,所以朕今日奉劝诸位,回头方能上岸,如果一条道走到黑,只有死路一条!”
皇帝今天说的话语再也明白不过,他是在警告那些攀附成王的大臣,让他们认清形势,悬崖勒马,若是不然,必定后患无穷。
那些成王的附臣现在都在各自做着内心的纠结。
成王也明白皇帝的意思,但他却是毫不关己的样子,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
皇帝也不再说话,只是拿目光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人,久久之后才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册立太子虽说是国之重事,规程繁琐,但其实也很简单,该怎么进行,都是有现成的流程安排。
皇帝降威之后,礼部与司天监很快便把规程条案与册立之日重新报与了内阁。
范长云看过之后,面无表情的对赵朱二人说道:“圣上昨日之言希望二位大人谨记,日后若再是做出这等事来,恐怕那时的圣怒你们就承担不起了。”
礼部在上一份规程中故意出错是因为赵天义本身就是成王的人,虽然成王没有明示,但他已猜到了成王的意思,成王也知道他会这么办。
但是司天监便不同了,司天监平时没什么用处,成王也懒得去拉拢,所以为了让朱大人按自己的意思选择日子,成王亲自去了趟朱府。
朱大人何曾受过这样的礼遇?
受宠若惊之下,朱大人也细细想了利害。
皇帝已当朝宣布要立姬轩为太子,那么不出意外姬轩肯定是未来的君主,自己若是此时得罪未来的君主,恐怕日后难免会被秋后算账。
但此时若是不按成王的意思来办,恐怕等不到秋后便会被算账。况且成王此举就是为了争取时日,让意外出现,太子之位移人。
“罢了,走一步说一步吧,先保住性命,至于日后如何就听天由命吧!”
昨日皇帝降怒之后,朱大人立刻给成王送了书信,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做。
成王给了他四个字,”顺应圣意”。
朱大人看着这四个字满心欢喜,今日一早便来到了内阁。
但他没想到赵天义比他还早。
朱赵两人相互看了看,他们明白此时范长云道此话的意思,两人又不约而同的看向对面坐着的纪敏。
纪敏此时的目光有意避开了两人。
两人向范长云深深一揖,齐声道:“下官一定谨遵圣喻,专心当差。”
太子册立大典乃是国之重事,异常隆重,但规程仪式也极为繁琐。
姬轩身着太子冕服,由礼官引领入太和殿。
姬轩跪拜于皇帝面前,册官宣读立太子诏书,之后皇帝授太子玉玺。
这一切做完,姬轩以太子身份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皇帝在此时把目光转向了成王,成王显得极其平静,与百官一起参拜太子。
对于成王的表现,皇帝很是满意,他生怕成王在册立大典上闹出些什么。
姬轩本就器宇轩昂,此时一身储君盛装,更是英武不凡,巍巍立于大殿之中。内心波涛汹涌,面色却显得极其平静。
“终于成功了!”
这一刻,姬轩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负所有支持自己的人。
东宫之位虽已空置多年,但东宫却一直有人在维护,即便这样,在册立太子之前,内廷也专门对东宫进行了修缮。
姬轩本想就住在原来的王府中,但是皇帝不同意,他只得在成为太子之后的第三日移位东宫。
有了太子之名,一些事情不需要姬轩来说,自然有人想到,有人去做。
但最重要的还是姬轩的安全。
东宫的防卫自然有薛晨安排,他不但把原来王府中的防卫力量全部调派到了东宫,还另外选派了一千禁军。
不过成王此时安静了许多,整日待在王府闭门不出。
郑泰在那次跟丢莫三之后,再也没有发现莫三有任何异常。
成王安静,姬轩可忙碌坏了。
大魏朝廷积弊太久,特别是成王主政这些年,附庸他的官员慌于政务,唯成王马头是瞻,贪污之风盛行,令那些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官员心灰意冷,空怀抱负。
现在一切不一样了,太子姬轩主政,刮起一股清风,那些还似以前作为的官员要么被责罚,要么被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