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手间的温暖,祁钰面色稍稍缓和了一些,然而神情依旧凝肃,沉声道:“不管是与不是,此事都一定要彻查清楚!”
见祁钰并没有被自己猜想吓慌了神,已经想着如何去查证就,黄宜安禁不住心中感叹。
前世的祁钰此时还事事顺从李太后和张圭,几乎都不敢自己拿主意,如今却已经临危不乱,镇定安排了。
黄宜安想了想,建议道:“陛下若要查,不如先从李大公子入手。听张姐姐说,此人耿介忠直,又是李家宗子,前番李总兵之所以出来帮张澜说情,也是被李大公子劝动的。想来由他入手,会容易许多。”当然了,黄宜安向祁钰举荐李子松而不是其父辽东总兵李梁,并不是因为李子松劝服李梁帮张澜和英国公府说了话,而是因为前世祁钰对李子松格外的依赖和信重。
想当初倭寇侵犯属国朝鲜,情势危急,边关防线岌岌可危。
朝鲜国王向朝廷求救,满朝文武纷纷请战或是举荐,祁钰却一律都压了下了,迟迟不任命主帅。
直到李子松对战瓦剌得胜归来,祁钰直接任命他做援朝抗倭的主帅,军队调拨、粮草辎重一切听任其所需。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祁钰不是犹豫不决主帅的人选,而是早有定论,单等李子松归来。
而李子松也果然没有辜负祁钰的期望,纵横驰骋,率众将倭寇打回海上、上表求饶。
以黄宜安对祁钰的了解,李子松能深得祁钰的信重,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会打仗这么简单。
而如今辽东军是其父总兵李梁做主,而张圭又很怕政敌洪御史巡视辽东,那这其中的意味可就值得琢磨了。
祁钰想到黄宜安和张溪情谊深厚,闻言倒也没有多想,沉吟片刻,道:“也好,总算是个法子。不过,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让元辅同意洪涛巡视辽东。”
这就不是黄宜安能够插手的了。
不过,李太后倒是可以管一管。
黄宜安笑道:“天大的事都等用过晚膳再想。今日母后特地着人送了两例菜色,说都是陛下幼时爱吃的。陛下趁着新鲜尝一尝,也不辜负了母后的心意。”
李太后的一番心意,祁钰当然不能不恭敬领受、前去感恩。到时候母子相谈,少不得说起此事,以李太后如今的立场,自然会替祁钰解忧。
……
几日后,御史洪涛为钦差,奉命巡视辽东。
同行的副使,则是同为御史的刘进——张圭的心腹喉舌。
黄宜安听到这个安排,就可以想见此行的刀光剑影。
但是她并没有精力去思索这个问题,因为她被诊出了喜脉。
其实当她一向准时的小日子推迟时,她就意识到可能是有孕了,却不敢肯定。
对于前世那个无缘的孩子,她至今都未能释怀。
直到御医来请平安脉,叩首恭贺时,黄宜安依旧觉得不真实,一瞬间有些分不清前世今生。
直到祁钰闻讯赶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她拥在怀里,语无伦次地说着初为人父的喜悦、期待和忐忑时,黄宜安才渐渐地稳住心神。
今生不是前世,因为前世祁钰虽然喜悦,却没有这般期待与忐忑。
“陛下,我们有孩子了!”黄宜安伸手环住祁钰的腰,将头埋在祁钰胸前,轻声但坚定地呢喃道,“这一次,他一定会平平安安地来到这个世上!”
一心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的祁钰并没有注意到黄宜安话里的“这一次”,他不住地点头道:“当然了!我们的孩子,一定是康健俊秀的!”
如果是男孩,那他会是大齐英明聪俊的储君;如果是女孩,那她将是大齐最尊贵幸福的公主!皇后有喜的消息,第一时间被送到了两宫太后那里。
两宫太后十分高兴,不仅给了流水似的赏赐,还立刻相携来坤宁宫探望黄宜安,絮絮叨叨地叮嘱各种注意事项,就差长住坤宁宫亲自“伺候”黄宜安了。
对于两宫太后的心意,黄宜安十分感恩地道谢。
不管是为了她,还是为了她肚子里的皇嗣,她都很感激前世今生两宫太后对她的照应。
然而这感激的话才刚落音,李太后就趁势更加体贴地说道:“既然你如今有了身孕,那伺候陛下自然是不方便了。陛下自大婚后便长住坤宁宫,身边也没有别的妥帖人。不如,趁此机会,广选妃嫔以充实后宫吧。正好也能帮你分担一些,让你能够安心养胎。”
黄宜安早就料到李太后,或者说是两宫太后不会这么轻易放弃给祁钰选妃的打算,但是她没有料到,李太后竟然会如此迫不及待地立刻提出来。
黄宜安愣了愣,一时没有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