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正的事实,有可能早在她之前,就有别的女孩子出现过了。
姜蝶心里突然七上八下,这个念头一旦冒出,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在脑海盘旋。任何的细枝末节在此时都成了佐证,像是汽车电影院的雨夜,那个湿漉漉的吻,她最后问那是不是他的初吻,他没有回答。
她以为那是默认,但另一种意味,是不是他不想扫兴否认呢。
整顿饭,姜蝶吃得心不在焉。
然而,蒋阎却误会了她的动作。
“不合口味?”
姜蝶回过神,忙不迭摇头,大口咬下,嗷呜地表示自己吃得很欢,内心却涌起一股乱七八糟的酸涩。
怎么会这样呢,喜欢一个人之后,曾经最喜欢的乐趣都可以因此变得毫无吸引力。
蒋阎蓦地伸出手,撇掉她嘴边沾染上的酱点:“怎么吃得满嘴都是。”
不算是责怪的责怪,听了有一种,她连吃饭都没办法好好吃的错觉。
自己在他面前,好像不知不觉间,开始蜕变成一个多愁伤感的,脆弱的小孩。
*
只是隔天,姜蝶又逼迫自己进化成顽强的大人。
她要把自己吹成膨胀的巨人,靠着这样的姿态去讨个说法。
毕竟对方是赫赫有名的艺术院校,她真的就这么赤手空拳地来了,凭着一腔委屈、孤勇,还有盲目的自信。
因此,当她站在这所学院的门口时,双脚不自觉开始打颤。
蒋阎这回却没有牵她的手,站在她身后说:“你是在为你的作品发声,这不算冒犯。去吧。”
姜蝶深呼吸,挺起胸膛,抖着腿说:“我才没怂。”
来之前她已经做过功课,按照地图上的标示找到了服装设计系。这一回她当然不敢这么莽撞地直闯人家老师的办公室,而是选择缩在角落先旁听一门大课。
既然饶以蓝讽刺她完全不了解外国的审美体系,说她的作品上不了国际舞台,那她倒要听听看,国外的审美到底是有多么不同。一堂课多多少少也能反映一些,这样她多少心里也有点预判。
只是语言是一门难关,她听得一知半解。陪他听课的蒋阎却似乎听得很入神,她偷瞄他,发现他还拿出了一个本子在做笔记,侧面的眉头微蹙,认真的迷人。
不会吧,居然连法语都精通?
姜蝶对他的认知又刷新一层,惊到咋舌,努着脖子去偷看他的本子,神情在看清的那刹那呆滞。
上面他漂亮的字迹写着,巴黎一日攻略。
1、巴黎铁塔(会不会太俗?)。
2、卢浮宫(太大了,她可能会走累)。
3、巴黎圣母院(可列入备选)。
4、……
姜蝶草草地看了一眼,就迅速看向相反的方向,平复内心的波涛。
窗外茵茵草地,阳光如雪,将一切都刷得透亮。
她眼中的世界从来没这么干净漂亮过。
她想,他完全不需要做这样的事,罗列那么多景点,费心思地站在她的角度,考虑她会喜欢哪个。
这个世界珍贵的不是巴黎,不是卢浮宫,不是圣母院,而是我的左脚能和你的右脚并排着,一起丈量没有分道口的平直长路。
*
之后的后半程,姜蝶都故作镇定地盯着讲堂,云里雾里地听完了课。
这堂一知半解的课听下来,却让姜蝶原本忐忑的心镇定了不少。她能听懂的部分,和学校里教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是重合的,并不像饶以蓝和系主任说得那样危言耸听,什么自成一派颠覆性的审美。
姜蝶定了定神,在蒋阎鼓励的视线下,叫住了准备离开的老师。
她结结巴巴地用法语阐述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把蒋阎穿上“风眼”的那张照片出示给她看。
女老师一头红棕卷发,挽起勃艮第红的西装袖口,接过她的平板,放大衣服的细节看。
她说了一长串,姜蝶捕捉到了其中一个耳熟能详的关键词,bravo。
很棒。
姜蝶握紧手心,有一种意料之内的笃定终于被验证的失重感。
既然如此,为什么她的作品最后会得不到认可呢?
她踌躇着,向女老师坦白地说出了疑问。
对方说得极其缓慢,意思是她并不是此次比赛的评委老师,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并将姜蝶和蒋阎一起请到了某个小办公室。
她对待他们的态度相当随和,就好像招待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让他们随意坐,扔下两瓶矿泉水就拿上姜蝶的平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