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佳人_作者:钟星星(159)

2021-06-26 钟星星

  师父虽然年纪大了,味觉却一点都没退化,只怕一尝,就识破了她的小伎俩。

  师父对她的要求依旧真的很严格啊……

  有评委拿起话筒,提问鱼莜:“这锅珍味全家福异常鲜美,不像是普通海鲜食材本身的鲜味,我猜大概与你倒入的那两勺酱料有关,能告诉我们那是什么东西吗?”

  “是鱼肠酱。”鱼莜微笑地如实答道。

  鱼肠在古代又叫鱁鮧,《齐民要术》中有记录它的做法:取石首鱼、魦鱼、鲻鱼三种肠、肚、胞(鳔),齐净洗空,著白盐,令小倍咸,纳器中,密封置日中,夏二十日、春秋五十日、冬百日乃好,熟时下姜、醡等。

  乃是用三种鱼的内脏用盐腌制或蜜渍而成,古代调料匮乏,她制作这罐鱼肠酱时可不仅仅用盐或蜜,腌制数月后,已成了近似膏状的固体,拿出来,直接切着拌醋吃都行。

  若不是阮湘琴把她准备用来调和鲜味用的鱼露拿走,她也想不到用这罐鱼肠酱,而且这也是她第一次拿鱼肠酱吊汤,且看评委们的打分,这酱所发挥出来的效果,比她想象中还好。

  原来是鱼肠酱……

  提问的评委恍然大悟,现在鲜少有人做这种东西了,在朝鲜韩国倒是有不少人爱吃。

  他知道在潮汕一带,人们最喜欢将快产卵的小鱿鱼在竹筐里煮熟,将其称为“尔饭”。在潮汕达濠一带,还盛行一种称为“墨斗卵粿”的地方特色美食,做法是先将新鲜的墨斗卵用刀大力拍散,随后放入适量的鸡蛋清和雪粉,搅拌成很浓稠的糊状酱料,吃的时候做法也很简单方便,在锅底上抹上一层油煎熟即可,外皮会形成诱人食欲的金灿色泽,但里面却还如雪般白嫩娇软。

  这鱼肠酱的滋味,竟比尔饭和墨斗卵粿加起来还要鲜美数倍。

  本来十拿九稳的菜居然输了,三道菜品完后,阮湘琴和鱼莜的差距竟然已拉大到了2.5分。

  比赛的进展大大超乎了自己的预料,阮湘琴嘴角的笑容已然维持不住,紧紧揪着袖口,还有最后一道甜品菜没有评分,她还有机会……

  最后的甜品,她做得也是一道孔府上品名菜,名为诗礼银杏。

  将白果去壳,碱水去皮,沸水焯过,去苦味,再入锅煮至酥烂。猪油、白糖一起下锅炒制成银红色,再加入白糖、蜂蜜、桂花酱,倒入白果,直到汁浓。

  整道菜的味道清香甜美,柔韧筋道,酥烂甘腹,又可解酒止咳。

  而对方所做的拔丝山药,这种连小饭店都会做、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怎么跟她的诗礼银杏比……

  接下来,五位评审哪怕只有三位给她的打分比鱼莜多一分,她就能反败为胜。

  评委们分别品尝完两道甜品,一位评委忽然出声问阮湘琴:“你可知这诗礼银杏的诗礼二字是从何而来?这道菜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

  阮湘琴没想到会有评委问起这个,好在她在拜师前,为讨顾老爷子喜欢,对孔府菜进行过一定的了解。

  接过主持人递来的话筒,她想了想说道:“孔圣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所以其后裔自称诗礼世家,孔府菜品取诗礼二字为菜名,自然是为了响应孔圣人这句话……”

  她所说的沾了些边,但诗礼银杏的来历并不止于此,若只用孔圣人的话来解释诗礼银杏中的诗礼二字,未免有些牵强,评委又给了她一次机会,接着问:“还有吗?”

  “没了……”阮湘琴答不出来,这道菜她也是刚学的,其余的,她是真不知道了。

  评委摇了摇头,眼睛里闪过失望之色。

  孔府菜之所以会被誉为官府菜,正是因为孔府在封建王朝中,世代所处于的独特地位,它的很多菜不仅好吃,更重要的是都极具历史和文化的意义。

  比如名菜“带子上朝”,是因为第七十六代“衍圣公”随母亲彭氏及家人,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随行的佣人献上这道以五花猪肉嵌莲子所制作的菜,而被慈禧亲自命名,寓意孔府辈辈做官,代代上朝。

  再比如“鲁壁藏书”,是将腌好的猪肉和小葱油炸过后,卷进烙饼里,做成书简的形状,再配以瓜果蔬菜,雕刻成“鲁壁”二字。此菜是为了纪念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偷偷将一些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的墙壁中,使这些经典书籍得以逃过一劫,完整保存下来的事迹。

  孔府菜被称作所有菜系里的“阳春白雪”,正是因为孔府菜吃得不是味道,而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