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孩子的父母也都是辛苦做生意的,忙着挣钱哪有功夫盯着孩子学习呀,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天人家爸妈一早就在咱家门口等着,你早上出门不理人家,那两口子就在那等,那个当妈的哭的眼睛抖肿了,那当爹的生意也不管了,鞋都顾不上换,就从工地跑过来为了孩子的事儿低三下四求咱们,咱们不能把人往绝路上逼。”常贵想通过自己的苦口婆心来让常平从心里放下这件事儿。
温沉听了一会儿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小辉也就是葛春辉,正是李溧阳这几天忙着找的人,事情的脉络似乎清晰多了。温沉借口接了单,骑着摩托车来到了市公安局。
禁毒大队的小会议室里,夏都一行和南州禁毒一队已经在等着温沉了。温沉和李溧阳一行都是夏都公安局禁毒大队的缉毒警,在侦破一起跨省贩毒案件中发现一个重要的联系人这几年都在南州活动,夏都警方遂派温沉一行五人来南州抓获这名毒贩联系人,从他身上找出突破口。
这名毒贩联系人外号阿侃,人称侃哥,近几年混迹在南州各大夜店散货,以夜色阑珊为主,抓住春节寒假的契机开始犯案。主要的目标群体都是二十岁左右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大年初一晚,本来是计划好的收网时间,不过慌乱中跑掉一个人,已掌握的线索上所说的“彩虹烟”也没有找到。
温沉分析应该是在这个跑掉的人身上,据其他案犯交代,这个人加入这个团伙应该不久,生面孔,谁都说不出来他到底是谁。如果不是那晚碰见了常平,他换上了学生装,乖乖的混迹在人群里很难会被发现。
女警叶灿找来了葛春辉的资料,16岁,如常平所说是职高的学生,父亲是包工头,母亲无业,常年混迹于麻将桌上。有了这些东西,锁定好了他是谁,就不难把他揪出来了。
诚如温沉所预料,李溧阳在葛春辉的家里,找到了还在被窝里酣睡的他,并且从他的书包里翻出来六盒“彩虹烟”。“彩虹烟”里有大量的新型毒品,成瘾性和致幻性更强。
葛春辉毕竟年纪还小,被警察闯进家里的景象吓住了,没怎么费劲审,便把知道的事情抖了个一干二净。葛春辉自己交代,他也是近期才抽上“彩虹烟”,才跟着阿侃干这行。
温沉这次南州行的任务也告一段落。
温沉再次出现在常平面馆的时候,已经脱掉了那身黄色的冲锋衣,摩托车还是那辆,只不过后面的大号保温箱不见了,常平见他这个样子,忍不住问道,“怎么,失业了?”
温沉笑笑说道,“嗯,暂时不送外卖了。”
“爸,煮碗宽面。”常平对着后厨喊了一声。
“常叔,煮两碗!”温沉赶忙补充一句。
“失业了饭量还大了?”常平打趣道。
没等温沉说话,面馆里又来了一位客人,径直走向温沉,然后在他旁边坐下了。
“另一碗是他的。”温沉指着李溧阳对常平说道。
常平看着李溧阳,这一定是温沉的外卖员朋友了,没有说什么,径直走进后厨端上两碗面。
按照惯例,阿侃应该被带回夏都受审,考虑到一路颠簸可能会产生一些变数,夏都方面决定让温沉和李溧阳在南州审讯阿侃,其他三人先回夏都。
李溧阳大口的吃着面,那个样子和温沉很像,“老温你也太不厚道了,自己天天藏在这吃这么好吃的面,让我在家吃速冻饺子。”
“没办法,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谁让你的分工就是盯人呢。”温沉嘴里嚼着面条,含糊不清的说道。
李溧阳抬头看了看常平,扯出一个笑容,“你家这个面,劳道得很!”
“你也是西北人?”
“老温我俩一个单位。”
“哦,那你们背井离乡来南州生活一定很辛苦,有个老乡帮衬一下还是蛮好的。”
李溧阳听完常平这句话,有些发愣,温沉小声的在他耳边说道,“她以为你也是送外卖的,她一直以为我是接受了劳动改造,在老家混不下去了,才到南州来讨生活。”
也难怪常平会这么想,他们跨越了上千公里来这里执行任务,禁不得一丝一毫的闪失。扮演每一个身份前,都要仔细观察这类人的生活习惯还有特征。李溧阳也用同样的音量对温沉说道,“这样的话,这姑娘不错,没嫌弃你是劳改犯,还能跟你交朋友。”
常贵听到面馆里那句熟悉的西北话,简单收拾一下案板,也从后厨出来了。他看着两个年轻的男人,一样的周正,一样的气宇轩昂,常贵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信息,这两个绝对不是外卖员这么简单。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绿肥红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