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面馆_作者:绿肥红廋(73)

2024-12-07

  常平面馆的牌匾也摘了下来,换成了薛记烩面馆的招牌,常平面馆从此就从南州的地界上消失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怀念起那碗红油汤宽蒜苗翠绿的面。

  温沉拎着两个大箱子带着常平进了南州站,这或许是最后一回做这次列车了。常平回过头看着周围熟悉的景色,那个世界上对她最好的人,彻底离开了。

  “你到秦州有什么打算?去你大舅舅的公司吗?”温沉问道。

  常平摇了摇头,“我报名了西北支教计划。”

  “支教?”

  “嗯。孩子们多接受点教育才不容易走错路,学的东西多一点,未来的选择也就会多一点。才不会因为无知进了贩毒集团,你看孙军卓的那几个手下,好多都是十八九的大小伙子,这个年纪,不正是读书的年纪吗。”

  温沉没有说什么,他们两家人,两代人,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贡献了缉毒事业。

  南州站外,一辆私家车上,驾驶位的男人看着常平的身影一直进了站。黑色的风衣趁得她越发的瘦削,长发随意的挽在脑后,目光清冷,看着让人心疼。

  这一走,她应该不会再回来了。

  程锐觉得鼻子有些酸。

  前路漫漫,愿你万事安。

第36章 番外:常贵

  我的身份证上的名字叫常贵,曾经也叫林立国,再早以前有人叫我阿福。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久到自己都快忘了那些岁月。

  无父无母,孤儿阿福,是村里人给我的标签。我没有见过我的父母,我也没有他们的任何消息,把我带大的人,我叫她奶奶。她竭尽全力,给了我尚能温饱的生活。奶奶总是在我耳边说,“阿福快快长大,长大带奶奶去山那边看看。”

  我十二岁的时候,她已经七十多了。

  我长大的地方是一座大山里,至今我对那个地方的记忆都是模糊的,我住的那个村子叫井水寨,后来我翻遍了地图也没找到这个地方。村里人家尤其少,从我家到村医伯伯那里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奶奶年纪大了,她总是咳嗽,村医伯伯开了几副草药,吃过后只能缓解几天症状,过几天还会再咳嗽。

  后来奶奶病的厉害,下不了地,村医伯伯的药能缓解的时间越来越短,为了我们祖孙两个不饿肚子,我经常上山挖点野菜,野菜煮粥就是我们的一餐。

  山里的土路蜿蜒向前,土里掺杂着小砂砾,踩上去磨得脚底生疼。我的草鞋鞋底磨坏了,漏出了大半个脚底板。起初时脚底会被砂砾磨破,鲜血和着泥土,眼泪迎着山风,自脚底传来钻心的疼痛。然后结痂,再磨破,再结痂,直到长出了茧子,痛觉才减少很多。

  直到有一天我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有两个人拦住了我,他们不是我们村的,面孔很陌生。其中一个人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他们对我说,可以帮我给奶奶看病,但是我得跟他们走。

  另一个人是亚洲面孔,他看出了我的疑虑,带着笑意说道,“我们是体校的老师,你跑的很快,很适合当运动员,我们带你去读书,帮你照顾奶奶。”

  读书?奶奶病倒前,我在村西边的小学里上学,每天也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走到脚磨出血泡,奶奶说好好读书就能离开这个村子,就能带着她去山的那边,去看看广阔的世界。

  所以他们的这个提议我爽快的答应了,现在想来只怪自己年纪小,太轻信别人了。奶奶咳得厉害,她说她时日无多了,不想再折腾了。那两个人却安慰奶奶,说给她看最好的医生,一定有办法医治的。

  奶奶很瘦,瘦的就剩一副骨头架子了。他们开着一辆吉普车,那男人搀着奶奶坐了上去。汽车发动了,在山林间飞速的开着。我想回头看看我的村子,可车轮扬起的尘土,模糊了我的视线。

  十二岁的我离开了那个村子,一边满心都是对汽车的好奇,摸摸座椅,摸摸门把手,另一边还美好的憧憬着以后赚了钱一定要把房子翻修了,把那些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地方都修缮一下。

  我不知道他们把我和奶奶带到什么地方了,我先下车,那辆车接着往前开,奶奶被车带到另一个地方了,她的身体不好,一路的颠簸让她疲惫的没有力气说话。

  “你们把奶奶带去哪了?”

  “我们带她去治病,你好好去参加训练,等拿了名次就能见到奶奶了。”这是那个白皮肤、大鼻子男子走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接着我就被一个晒得黝黑的男人,蒙着眼睛,带到了另一个地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绿肥红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