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慢_作者:纾听(68)

2024-12-07

  ……来到乡村了呀。

  田知意揉了揉双眼。

  她还沉浸在小睡过后的困倦里,看什么都像隔了层雾,连带眼前的那片亮光也沾了些朦胧的梦幻,仿佛是童话故事里主角闯入密林时仅见的木屋灯火。

  每次故事到进行到此处,就意味着主角将经历一场奇遇。

  ……我也会有一场奇遇吗?

  田知意迷迷糊糊地想。

  ……我也能当童话里的主角吗?

  车门打开,外面的冷风倒灌进来,猛地袭向田知意的脸与脖颈。她一个激灵,不再瞎想,跟着闻漫下了车。

  闻漫帮她搬下车后的行李,田知意背着书包,将双手藏在兜里,听着行李箱在水泥地上摩擦的声响,感觉自己像是风雪之夜的赶路人,好不容易找到好心人家借宿。

  ……这个时候应该说些什么呢?

  田知意正斟酌着用词,抬头却见一个四十余岁的女人快步迎了过来。

  她身穿青色夹袄,下着深蓝长棉裤,趿着双钩针厚底棉鞋,如云的长发拢成了蓬松的髻子,只用一个长扁夹子固定,仿佛是民国宅院里走出的人物。

  她对着闻漫用方言说了句什么,很快便看到了跟在他身后田知意,连忙换成普通话:“你就是田知意吧?来来来,进屋,屋里暖和。”

  在路上的时候闻漫已经跟她简单地介绍了他家里的情况,提到他的母亲姓章,名成绢,是村里读过些书的老人帮取的,取自戴复古的“春蚕成丝复成绢”。

  “谢谢阿姨,这么晚打扰你们了。”

  “不碍事。”章成绢很自然地伸手去接田知意的书包,“很重吧,我帮你拿。”

  田知意吓了一跳,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可以的。”

  “也好。”章成绢手心手背反复搓了搓,“乡下可比城里冷多了,你还习惯吗?”

  田知意的脸早被猝不及防的冷风吹得有些僵了,此时木木的倒也感觉不出冷暖来:“还……可以。”

  可惜她颤抖的发音方式听起来全然不是还可以的样子。

  “看来是冻坏了。”章成绢笑着安慰她,“外面风大,进屋就好了。”

  说着,章成绢示意闻漫将大门锁好,自己带着田知意先进了堂屋。

  堂屋不大,最先印入眼帘的是幅顶天的工笔福禄寿图,用笔很细腻,泛黄的纸张透着古韵。

  图边贴着副对子: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看墨迹是幅有些日子的老作品。

  图前摆着张长供桌,摆着两只烛台,烛泪长长地垂下来,应是在祭祖时燃了许久。

  田知意看到墙上挂着的黑白遗像,是位面目慈善的长者,眉眼间与闻父、闻漫都有些相似,想来许是闻漫的爷爷。

  堂屋正中摆着张方桌,桌上的大碗里正冒着腾腾的热气。

  章成绢引着田知意在桌前坐下:“有什么好奇的等下慢慢看,先喝点热茶暖暖身子。”

  田知意小声地道谢,低头捧碗。

  茶汤煮了许久,雪色的银耳被熬煮成絮状,浮在浓浓的胶质间,仿佛倒映在水中的云。其间点缀着几颗红枸杞和一颗拇指大的去核红枣,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

  田知意拿汤匙舀了一口,尝了尝,发现温度正好,清甜口感完全来自红枣与枸杞,没有半分额外加糖的齁腻。绵软的银耳入口即化,像是一团想要回味却紧攥不住的梦。

  夜深、天寒、困倦,又吃了面包,她本没有半分食欲,却架不住章成绢的这晚红枣枸杞银耳羹只一勺便熨帖了她的唇齿,只在细细品味间,一碗就下了肚。

  搁下碗勺时,她的掌心竟有些出汗。

  ……热乎了。

  “大晚上的也做不出什么太好的。”章成绢在田知意身边坐下,“只能煮点简单的汤汤水水。”

  “谢谢阿姨,真的很好吃。”田知意吃完起身收拾碗筷。

  她在别人家里白吃白喝的,理应勤快点才不招人烦。

  章成绢出声阻止:“你放那吧,现在太晚了,明早再说。”

  说着,她拎起身边的两个热水瓶:“走吧,该睡觉了。”

  田知意主动伸手接过了一个,跟着她上了二楼。

  楼梯很窄,仅比一人宽略富余些。拐角处有个小窗户,落了帘布,看不清外面的情况。

  二楼有个与楼下等大的堂屋,东西两边各一间卧室,南边玻璃移门外有个“L”型的露台,露台西侧还有个小房间。

  此时移门紧闭,北风呼啸着重重撞在门上。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