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蕙轻敲房门,“念念,我听吴嫂说你身体不舒服?”
顾念紧咬着下唇不吭声。
过了好一会,梁佳蕙以为她睡着了,以为自己打扰到她休息了就没有再敲门,她刚想转身下楼,就听见啪的一声门打开了。
顾念带着哭腔扑进了梁佳蕙的怀里,“妈妈,我会一直都是你唯一的女儿吗?”
梁佳蕙怔了一下。
“妈妈,你快回答我啊!”顾念摇晃梁佳蕙。
梁佳蕙摇了摇头,将过往的回忆都摒弃在了脑海之外,笑着应和道,“会的,念念一直会是妈妈的女儿。”
……
唐宝儿在学校吃打卤面,手擀的面吃起来非常筋道,浇在面上的卤子是西红柿炒鸡蛋,还有腌制的翠绿青菜杆,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口感很清爽,直到对面坐下来一个人。
出于基本礼貌,她脸上挂了笑容,“学长,有什么事吗?”
苏佚群看她都没放心上,自己更没必要扭捏了,他擦了擦手心的汗,简短的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好啊,这个忙我愿意帮。”唐宝儿很快就答应了。
“啊?”
“我是说,没问题,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会尽快把稿子写出来的。”
苏佚群没想到这么轻松,他忙把手上的资料递给她,“那就麻烦你了。”
唐宝儿既然接下了这份差事,那就一定要好好干的,但这稿子也不能凭空捏造,还是得经过实地采访,刚好第二天就是周末,她回了趟家,第二天就踩着自行车去了慈心福利院。
已经快到十二月了,天气有点冷,空气中飘着细碎的雪花和雨丝,但骑着车也没办法打伞。
唐宝儿将自行车锁在福利院的门口,敲了敲那道铁栅栏门,就看见有一个五十多岁的戴眼镜的中年女人走了出来,警惕的看她,“你找谁?”
“您好,您是石院长吗?我是首都大学的学生,慈心福利院的排水项目停工了,建筑系老师那边的意思是想学生来做一篇有关于福利院的文章,看能不能筹集到一部分善款,让福利院早日摆脱现在的困境。”唐宝儿给她看了自己的学生证。
石院长听说了唐宝儿的来意,脸上的警惕之色稍稍缓和,她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孩,“你们有这份心意是好的,只是这筹集善款哪有那么容易,不过多一些宣传总归是有益处的。”
“先进来吧孩子,这大冷天的,别在外面冻着了。”
院子里有些萧瑟,几株树木在风雪中略显孤寂,刚下过雨,福利院像是泡在了一锅烂泥汤里,福利院的条件很简陋,那些教室和宿舍都还是青砖砌的老房子。
走进教室,便能看到福利院的孩子们,他们年龄参差不齐,小的不过四五岁,大的也才十几岁。
年幼的孩子眼神里带着懵懂与不安,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但还算整洁,小手脏兮兮的,小脸也被冷风吹得红扑扑的,手腕和脚脖子都露出来一大截。
几个稍大些的孩子正在打扫教室,破旧的鞋子在泥地上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
有个孩子坐在角落,手里翻着一本破旧的画册。
另一个孩子有些好奇地盯着唐宝儿,眼睛亮晶晶的,却又有些羞怯,不敢靠近,只是远远地张望着,单薄的身影在这简陋的环境里显得格外弱小与无助。
正好是午饭的点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孩子就拿着搪瓷缸去食堂排队打饭,今天的午饭是清水煮白萝卜片,似乎是为了掩饰着过分的清淡,特意在上面滴了几滴辣油,主食就是糊糊粥和两个棒子面馒头。
她又跟着石院长去看了孩子们的住处,一间大通铺,上下十二张床,从那单薄的被子里感受不到一丝温暖的气息,缺了角的窗户用报纸糊起来了。
在征得石院长的同意后,唐宝儿取下脖子上的相机,拍了几张福利院的照片。
相机里的胶卷都是彩色的,江弦送她的那几卷彩色胶卷正好用在这里了,可虽然胶卷是彩色的,拍出来的照片还是又灰又旧。
唐宝儿抿了抿嘴唇,心里像是压了块重石,很不是滋味。
唐宝儿跟着石院长走进一间简陋的办公室,石院长招呼她坐下,给她倒了一杯热茶,热气腾腾的茶雾升腾而起,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带来一丝暖意。
她捧起热茶喝了一口,感觉冻得僵硬的手指也稍微回温了。
“一般福利院的孩子长到三岁后,就很少有家庭愿意领养了,福利院有不少孩子是被领养了又送回来的。”石院长向唐宝儿说起福利院的情况。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林芷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