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在任三年之后,得到了卓异的评价,终于也能够回到京师来一趟,和王熙凤举办婚礼。
王子腾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对王熙凤却没有继续追究,反而开始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派人请她回家。因为他发现,皇帝跟他谈话时,有意无意地提起王熙凤,可见还是对王熙凤有点不同的。但是王熙凤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犟劲儿,从不松口,一点儿都不愿意进宫。
眼看着皇帝对贾琏兄妹也是经常褒奖,王子腾也就死了心。既然陛下能够这么宽容,还对他这么看重,那他也没有必要非得把王熙凤送进宫去,得罪一堆人。
贾琏和王熙凤的婚事办得很隆重,因为皇帝亲赐墨宝“佳偶天成”,很多权贵都是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连忙补上了贺礼,原本就打算送礼的更是连忙加厚了几分。
王子腾也有点看不懂皇帝了。要说皇帝对王熙凤没兴趣吧,怎么总是提起王熙凤呢?要说有兴趣吧,他看着王熙凤成亲不但不生气,还给人家写字祝贺?真是君心难测。
元春也和贾琏一起回来,楚天舒就把她留下了,坦诚地告诉元春,自己很快就要离开,准备把皇家教育学院交给元春管理。
贾琏带着新婚的王熙凤回到了那个小县城,兢兢业业地继续工作。夫妻两个把一个小县城经营成了人称“小江南”的富庶美丽之地。终于在三年后,贾琏被皇帝嘉奖,升任当地知府。
而贾元春也已经正式从楚天舒手中接过了教育学院院长的位置。楚天舒给她留下了各门任课教员以及足够的专业书籍,足以让教育学院未来的教育工作顺利延伸,就带着主动辞职的谢鲲离开了京城。
如果说楚天舒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林妹妹始终没有来向她求诊,她也没打算自己送上门去。不过好在贾家如今已经不是当初日薄西山的势头,因为贾琏和元春的出现,人人都能看出来贾家的未来一片光明。
一位能臣干吏,一位桃李遍天下的教育大师,一个家族中能出一个就已经可以维持数十年兴盛,更不要说这两位还是同一个家族的兄妹。贾家未来可期。
王夫人再也不辱骂元春了,隔三差五地就要亲自往元春这里送补汤、衣物,时不时地提起有什么优秀的男儿向她提亲,暗示元春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元春却公开宣布,自己终身不嫁,要为皇家教育学院贡献一生。
皇帝听了沉默了一会儿,便抚须大笑。
因了贾琏和元春的缘故,也开始有人给贾宝玉说亲。但是贾宝玉的眼睛永远追随着黛玉,再看不见任何人。贾母无奈,只能写信给林海,试探着问能不能考虑两个玉儿的婚事,却被林海委婉拒绝。
林海自问并非嫌贫爱富之人,但是惟一的爱女也不能嫁给一个如贾宝玉这样的痴人。他一无功名,二无灵性,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哪个父亲能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楚天舒和谢鲲先是往东北走了一遭,过了几年才回到京城。就算是在外面,也经常听到皇家教育学院的名声越来越大,那些女孩子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比男人更加亮眼的成就,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承认女人并不比男人差。社会的观念正在慢慢改变。
两人回到京城的时候,正是丰收的秋季。路边的农人一个个满面笑容,议论着如今越来越好的年景,对皇家教育学院赞不绝口,对皇帝更是一口一个“圣君”的叫着。
走进城中,正看见一个浩大的迎亲队伍走过,听到围观的路人说这是户部侍郎林海家的女儿出嫁,男方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郡王。楚天舒“咦”了一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木石前盟终究还是化为乌有了吗?
谢鲲看见了酒楼窗户边如同枯树般站立的贾宝玉。
贾宝玉已经长成了十六七岁的少年,容貌俊美,看起来和那些贵胄公子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仔细看去,那双眼睛黝黑得看不见底,才会觉得他哪里有点不太一样。
红彤彤的迎亲队伍从大街上走过,秋风卷起花轿的帘帷,露出其中隐约的绰约身姿。
贾宝玉的眼神开始变化,就像是深潭泛起了波澜,一点点地向外扩张。突然,有什么东西从潭底冲天而起!
楚天舒猛然抬头,看向了贾宝玉。
这一刻,贾宝玉身上的气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像是从一个蝼蚁变成了一个参天巨人!
浩大的威压从天而降,飓风在街道上盘旋。房屋、人群、树木、车马……纷纷褪色,从彩色变成黑白,化作一粒粒碎屑被飓风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