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猜到令尊恐怕是武德司一员,却从来没想到他是这样了不起的人物。”杨业首先提起的是楚百万,满脸感慨。这位也算是他的老友,彼此之间合作十几年,他多次受惠于楚万。虽然楚万不曾明说,杨业也能猜到他的身份。
也正是因此,他从来不敢对楚万表现出特别的态度,害怕被官家知道了多想。就连楚万不幸身亡,他也只能让六郎出面吊唁送礼,免得被忌惮自己的官家迁怒楚家。
“令尊若是泉下有知,看到你有这般能耐,一定也会十分欣慰。”能够在北地周旋这么多年,传递这么多重要情报,楚万自然不是平常人。他的儿子这样年轻,就能够略施小计,欺骗契丹谍者,剿灭黑风马贼,未来必然前途无量。
听到杨业说起楚万,楚天舒正容敛色,垂手倾听。等他说完,楚天舒却没有接着这个话头说下去,而是直接从怀中掏出一个明黄色金龙卷轴,打开卷轴就轻声喝道:“太/祖密旨在此,杨业听旨!”
第108章 杨家将26
杨业噌地一声站了起来, 脸上露出了惊疑之色。在军营中传达密旨, 几乎就意味着一场兵变!他只是给楚万这个老友面子, 兼之感谢之前楚天舒在宫中对大郎的援手之情,可从没想过要跟着楚天舒做那叛乱之事!
楚天舒却不等他说话, 直接就把那卷密旨塞到了杨业怀里:“我说你也不信, 你自己看吧。”
杨业被她的举动搞得不由一愣, 顺手就接过了这明黄卷轴仔细打量了起来。不管是这绣着五爪金龙的明黄专用贡缎,还是两端的特制玉质轴心, 以及密旨后的玉玺和太/祖小印, 甚至看得出经过时光打磨后却依然鲜艳的红色印泥, 都和他见过的圣旨没有任何区别。
当初赵匡胤招降杨业时, 曾经亲自写信给他以示重视,而这密旨上的字迹, 与当初杨业见过的太/祖亲笔竟然完全相同!
杨业的眼神不由慢慢认真起来, 站在原地双手捧着密旨去看内容。
密旨的内容也和杨业所料想的不同。密旨承认了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确定了金匮之盟的存在, 但是却补充说,赵匡胤和赵光义约定兄终弟及之后,赵光义老去之时,就把皇位传给太/祖之子。若是赵光义如实履行约定便罢, 若是赵光义在位时, 太/祖的两个儿子都以各种理由死去,则会有专人取出这一密旨,送到诸位大将手中, 许他们辅佐太/祖子孙,讨伐不义违诺窃据皇位残害侄子的暴虐之君赵光义。
这样的话,这份密旨倒是有点可信。杨业将密旨小心地卷了起来,轻叹了口气:“便是有密旨又如何?太/祖血脉已经零落如此……”太/祖两子都英年早逝,他们留下的后人年龄幼小,又被官家安置在远离权力中心的地方,根本没有可能崛起。只凭着一份密旨,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杨业,若是太/祖有嫡孙在世,文武双全,英明神武,你可愿尊太/祖密旨,辅佐圣孙,拨乱反正?”楚天舒正容发问。
杨业也一脸严肃地回答:“自然愿意。”
如果他有选择资格的话,杨业当然更希望太/祖后人掌握江山。如今的官家心胸狭隘,枪尖对内,外似宽厚内实阴忌,他的日子比当初太/祖在时艰难了不知道多少倍。
杨业也不是傻子,更不是恋栈不去心存不轨的权臣,可是他就是山西人,带领的就是山西兵,保护的也是山西境。他不能随意撒手,将对他寄予厚望的山西乡亲置之不顾。
若是官家也如太/祖一般,能有杯酒释兵权的肚量,杨业也就放心了。可是官家如今却是想要通过阴谋算计的方法,给杨家扣上罪名来收回兵权,杨业怎么能甘心?他虽然是降将,但是自问从无二心,不管谁是皇帝,他所求的都不过是带着河东山西的子弟兵,抵抗契丹铁蹄,保护自己的家乡父老而已。
他年已六旬,就算是死了也没什么,但是若是连累杨家全家入罪,再让官家把杨家军被打散分到各地军队中,导致契丹人随意来自己家乡打草谷,令家乡父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就是死也不瞑目!
若是换了太/祖后人为帝,他又是其□□臣,这些天他一直在担心的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但是,这也只能是想象了。
“既如此,你怎么还不来拜见太/祖嫡孙?”楚天舒提高了声音。
杨业大惊。
谢鲲已经大踏步走到大帐中间的位置上坐了下来,浑身气势陡然一变:“吾乃太/祖嫡孙、魏王嫡长子!杨业,你还在犹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