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一早就知道自己这个岳母她偏心,但是他没有想到她偏心的这么厉害,偏心不奇怪,人心本来就是偏的,他们要么偏爱长子,要么偏爱幼子,她偏爱自己的小儿子有什么所谓呢,但是她对待长子对比一下简直就是她的仇人,变着法的抹黑他。
这种话她不知道从她的嘴里说出来会怎么样吗?
她的信里没有写的那么直白,但是意思就是这样,很容易让人心疼她,然后指责那个不孝的大儿子。
如果不是贾赦和贾母之间长的有几分相似,估计林如海都要发散一下思维,贾赦到底是不是贾母生的了。
现在她信上这样写,让黛玉看了肯定会难受,而且,外祖母家中遭受了变故,本来就病了几场,心情不好,又因为思念外孙女儿病了,在这种情况下,外孙女不做些什么,怎么堵得住悠悠之口?
如果他置之不理,没多久就会流传出黛玉不孝顺外祖母,冷心冷肺的评语来,有些话来自家人,总是特别容易让外人相信。
自家人插的刀子就是格外的疼痛。
到时候在京城,黛玉还能说到什么好亲,出去走动也会被人指指点点,心理素质差点的,也许就此了断了。
贾母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信件他事先会看一遍。
这封信就不是写给黛玉,而是写给他的。
用黛玉的名声来威胁他吗?
林如海想起黛玉还在京城的时候贾母给黛玉和她的宝贝孙子凑在一起的恶心事,露出一个凉薄的笑。
他是看透了这个岳母了,她最看重的,一个是自身的权利,二是钱。
而现在她的眼里,宝玉就是可以就是那个可以给贾家带来往昔荣光,让她重新变成那个说一不二,受众人爱戴尊敬的贾老太君。
那么黛玉的身份就值得好好谋划了,黛玉是他唯一的女儿,她的母亲是贾敏,是老国公的嫡出幼女,这关系扯不断。
现在贾家式微,与当初他迎娶贾敏时的情况正好相反。
对方想要黛玉的心思跟当初一样,指望用姻亲关系扶持贾家。
但是,当初他是什么情况?
五代列候出身,林家的嫡长子,年少有才名,一举考取一榜探花,有才有貌,这才被老国公看中,去请旨赐婚。
现在,贾宝玉是什么情况?
贾家二房的次子,不论他再受宠爱,也改变不了他是个分支的分支的事实,以后分家了,贾政得三成,他再得三成的三成。
现在贾家已经大不如前了,再过些年,三成的三成,还有什么?
去除这些看他个人,视功名为洪水猛兽、怜香惜玉的公子哥儿,哪里来的勇气求娶他的黛玉?
他怎么可能会愿意让她的女儿去那里受苦?
更别说在那个家里还有对他的女儿带有各种心思的人。
林如海因为扣下了她们两个的信,其他的东西也都没有给黛玉,以至于他们的礼物没有及时在她生日的时候送到她的手里,还是过了生日,林如海才把他让人重新写过的信给了黛玉。
至于贾宝玉的,他直接烧了,自然没有他的信。
黛玉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时候的她对贾宝玉可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
林如海把贾母的信给了黛玉,另外准备了礼物回给贾母。
她既然还有心思惦记黛玉,想必是太闲了,他就找点事帮她忙起来好了,到时候她就没有心思来惦记着他的女儿了吧。
林如海微微笑着:“玉儿,你外祖母家里闲事繁杂,心情抑郁,你之前不是帮你母亲抄了经书吗,我让人拿去庙里供奉一个月送给你外祖母,聊表孝心。”
黛玉不疑有他,爽快的应下:“好啊,外祖母年事已高,我还给她做了抹额和护膝,在过几日,我就能做好了。”
林如海微微挑眉:“只有你外祖母的吗?”
黛玉捂着嘴笑:“自然也有父亲的。”
还有哥哥,太太的。
“父亲的我已经做好了,明天就给父亲送来。”
得到这个答案,林如海既高兴又心疼:“你不用这么辛苦的,有许多丫头婆子,让她们做就好。”
黛玉抿着嘴笑:“没有辛苦,闲暇时才动几针。”她能做的不多,就做些小玩意儿表表心意了。
她想到了什么,微微迟疑:“……父亲,外祖母家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迎春姐姐的信里夹杂着司棋的几句话,说迎春姐姐生辰,西院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说探春她们没有姐妹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