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的诞生[综英美]_作者:金丝边眼镜(357)

  “四年前,当我站在《美国之声》海选队伍中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我站上了海选的舞台,淘汰赛的舞台,小组对抗赛的舞台,最后站上了总决赛的舞台,直到那晚站在玫瑰碗的正中央,我看着周边的欢呼声,心里才模模糊糊有了一个念头——我想成为一位歌手。

  在正式作为歌手身份进入音乐界之后,我最经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伊莉莎,你应该这样做。伊莉莎,你应该要参加一些社交场合;伊莉莎,你应该要开通自己的公共社交账号;伊莉莎,你应该在个人的社交平台上发一些自己最近的动态……你应该,你应该,你应该。而当我提出疑问的时候,他们中大多数人只会告诉我,因为其他人都是这样的,这是一种‘规则’。”

  说到“规则”这个词的时候,伊莉莎弯了弯手指,做了个打引号的手势。不知不觉间,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人在说话,这在将近两万人的会场内,是十分惊人的现象,但在这一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正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年轻金发女人身上。托尼注视着颁奖台上那道人影,眼里的光芒温柔到不可思议。

  “我很庆幸的一点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妈妈从来没有对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所以在面对这些‘你应该’的时候,我并没有去听从它,而是会在行动之前先问一句‘为什么’。不是所有的规则都是正确的。

  在《荒漠之死》中,哈罗德·罗森堡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我们如今面临的时代也是如此,我们创造它,我们改变它,我们促进它,我们毁灭它。”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又有什么关系呢?”伊莉莎歪头亲吻了自己手中的奖杯,在金色光滑的奖杯表面,她看见了自己眼中的那点蔚蓝,几乎同时,女子的声音通过直播信号传到了正在观看格莱美颁奖典礼的千家万户,“这是我们的时代。”

  ……

  克里斯多和查尔斯并肩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正放着格莱美现场直播。

  听见伊莉莎说出的这一段话,查尔斯笑着朝边上侧过头,“她现在站在台上的神情,和当年你在辩论赛上简直一模一样。”

  “不,不一样。”克里斯多的目光凝在颁奖台上自信的金发女孩脸上,唇角弯起欣喜的弧度,却否定了查尔斯的话,伊莉莎刚才说的话仿佛还在她的耳边回环,让她的眉眼都染上了温柔,“她是伊莉莎呀。”

  她是独一无二的伊莉莎。

  伊莉莎以如此年轻的身份在格莱美上斩获了六项分量不俗的奖杯,这个结果出来毫无疑问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她在格莱美颁奖礼上说的获奖感言也被各家杂志摘取转载刊登。其中她在领取“年度专辑”时那一段感言,更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拿出来讨论。

  伊莉莎的感言击中了年轻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压抑,那一句“这是我们的时代”更是被疯狂地转载。年轻人被伊莉莎的这一番演说激起了热情,纷纷在网络上留下一些“改变世界”“变革规则”的言论,而部分年长一些的人则对伊莉莎在讲话中的“天真”嗤之以鼻。

  就在这个时候,《NME》发布了一篇题为《不做“乖乖牌”,伊莉莎·林的音乐成长之路》的文章。作为从伊莉莎发布第一首原创单曲时就开始关注她的音乐杂志,也是第一份向伊莉莎提出采访邀请的专业音乐杂志,《NME》对于伊莉莎音乐风格的欣赏和喜爱从来就不加掩饰。

  在格莱美结束之后,在最新一期的《NME》中,从第一次采访开始就一直跟踪着伊莉莎音乐动态的女记者艾娃·沃克专门写作了这一篇文章,与其说这是一篇报道,不如用传记来形容更合适。

  艾娃难得放下了自己一贯凌厉的文风,用克制但温柔的语气将伊莉莎的音乐道路娓娓道来。从一开始的音乐选秀节目爆红,那场灾难性的污蔑和抹黑行动,破茧而出的年轻女歌手在玫瑰碗的那一个晚上,像一块被精心保存的宝石终于被世人窥见。

  艾娃的文字并不煽情,但却凭借着她一路注视着伊莉莎音乐道路积累下的细节,使得这篇文章涌动着淡淡的温情。透过她的笔端,跟随着伊莉莎的脚步,回首望她走来的那条路,会发觉她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强大到如今的这副模样,她有过迷茫的时光,也经历过质疑,她过早承受了对于她这个年纪来说还太过苛刻的标准和批判,却依然对这个世界保有最真挚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