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阡陌_作者:秋阑珊(147)

2019-05-15 秋阑珊

  对倭国的一些风俗习惯都有极高的了解。

  不过,今天他们上岸的这个渔村却是第一次来,谁知这一回竟然出事了呢?

  “咱们的货物都是极抢手的,上岸后不过半日,便已经销售完了近八成,半下午的时候,有一武士过来,看上了船上的两套瓷器。不过他手上的钱不够,便让小的帮他将那两套瓷器留着,他回去筹集银两,明天再来买。之前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事儿,小的没多想,便应下了,当天就住在了那渔村的客栈里。

  谁知道等我们吃饱喝足睡下后,竟有人登上了我们的商船,抢走我们剩下的货物不算,还将船给烧了!

  小的一看情况不对,立即让船上的伙计们四散逃去,先保了性命再说。小的想着必须将信儿他给侯爷,这才千方百计的弄来了一艘小船,带了几个水手逃到了海上,这才捡了一条性命回来。”

  那船长,一行说一行哭,将他们这次的遭遇一一说了出来,端的是无比的可怜又无助。

  事关大晋百姓的利益,林陌和徒阡自是不会袖手旁观,当即带着水军,一路乘风破浪,在那船长的带领下,很快就来到了那小渔村的海岸之外。

  远远的,还能看到海面上飘浮着一块块被火烧过的船板,足见那时的火有多大!

  主舰上,林陌举起他的双筒望远镜,向那渔村望去,就看到几个武士打扮的人,还站在岸上,指着那艘被他们烧得只剩下一个大致骨架的商船,哈哈大笑,指指点点。

  手上的望远镜递给那商船的船长,“你看看,那些人里面,有没有你说的那个武士”

  那商船船长小心的接过望远镜,像是捧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似的,小心翼翼。

  不能怪他这么没见识的样儿,这种双筒望远镜是工部的大匠打造出来的,产量并不多,有数的几个,全都被当成军需送往各处军营了,他们这些商人,别说是用了,连见都不曾见过几回。

  第67章

  小心翼翼的将望远镜架在双眼上, 往那座小渔村看去,果然在那几个武士装扮的人里面, 发现了昨天说要买他的瓷器的那个人。

  “不错, 小的瞧见了,昨天那个人也在!”

  林陌点头:“那就好办了。”但见他大手一挥, 执旗兵立即打出旗语,把他的命令传达了下去,只见刚才还在均速前行的钢铁大船, 突然加速, 在行到了渔村最近的距离后停下, 舰船齐齐转了一个方向, 把船的一侧面向渔村。

  在渔村村人莫名所以的目光下,林陌一声令下:“开火!”

  一时间炮声轰鸣, 轰开了这个, 几百年来,一直时不时骚扰大晋沿海百姓的岛国国门!一如前世,几大列强, 用木仓火包轰开华夏国门的时候一样!

  *

  这一日, 是个极平常的夏日清晨, 京城的百姓们依循着往日的习惯, 重复着往日, 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 平静, 安宁。

  然而, 这份宁静,很快就被一队身着禁军服饰,腰佩宝刀的汉子们打破了。

  这些人身手矫健,速度极快的将位于京城北方的玄武大街到德胜门之间的街道清理了出来,并不许闲杂人等从此经过。

  如此紧张的情况,吓得不少胆小的百姓们,魂儿都快飞了。

  有那经验丰富的,一看这架式,立即想到,怕是有宫里的贵人要出行。

  生活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他们这位圣人,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经常微服私访,年节时,也经常出现在京城大街上,与百姓们同乐。

  而且,这位皇帝陛下,并不会拒绝百姓们的围观。

  有那胆子大的,并不因为这场变故而远离,反而有心想要看个究竟,想着将来或能多一个与人聊天时的谈资来。

  约莫半个时辰后,当今圣人乘着御辇出了宫门,径直往德胜门而来。

  沿途的百姓纷纷下跪,山呼万岁。

  御辇的速度不慢,很快就过了玄武大街,出了德胜门。

  一时间玄武大街的气氛严肃了起来,一众百姓静静的站在那里,不发一言。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整齐的哒哒声由远及近传来,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的看过去。

  这时,一个消息在人群中传播着,“昭瑞亲王和海恩侯爷远赴海外剿灭海盗,今日凯旋归来了!”

  一众百姓听闻,哪里还顾得上其他?纷纷往德胜门的方向,翘首以盼。

  早在三天前,林陌和徒阡就已经抵达了京城,这次和他们一起回来的,可不止当初带走的那一营的皇帝亲军了,几个在这次海战中,表现亮眼的将士,也都被徒阡带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