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话听在耳中又是另一番意思,我脸上一烫,忍不住骂道:“胡扯!谁心急了?”
他只是抿嘴笑着,也不同我计较。我也不同他闲逗,沉默了一会儿,又问:“立朝仪的事儿,除了排演乐舞,可有其他规划?”
“经许先生提议,制定朝仪,需寻访前代知礼仪者,共同商议拟定,非是一人能为之。他列给我的名单上,有儒生周铎、刘允中、尚文、岳忱等人,又让亡金故老乌古伦居贞、完颜复昭、完颜从愈……这些贤士,朝廷都要一一访求,也是急不来的事情。”
我想了片刻,心道:“这事不只是立定朝仪这么简单。许衡也是借机往朝廷里举荐汉儒呢!这老先生,心思倒活络!”
“大汗同意了?”我又问。
“先是嫌此事大费周章,经诸人力劝,方才允准。”
心下有几分疑虑,我又忙问道:“大汗这么反复,莫不是阿合马又从中作梗?”
提到他,安童自不高兴:“前日里,阿合马和许先生还在御前吵了一番。许先生弹劾他不经中书同意,擅自往制司安插私属亲信。大汗也只是斥了阿合马两句,他的人仍旧留用。”
“可是重要官职?若是安排寻常小吏,也就不要计较了罢?这些事,大汗是不会在乎的。”我道。
“不过是管计账、府库的司吏罢了。许先生也是太耿直了些,未同我商议,在御前奏事时就径自上表,许是言语失当,惹得大汗不快,也遭了一番冷遇。经此一事,他也有些心冷,数次要辞官离省,我苦苦相劝,他才作罢。”
听了这话,我不由微微一叹,自从许衡同阿合马较上劲儿,安童就没省心过。许衡是正经的道学先生,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他用心为好,可往往不讲究方式。
“还是想办法留住他,许衡在,则名士自来。朝廷还要他做个榜样呢!”我道。
安童点点头:“你说的是。眼下若能把乐舞练好,大汗对他的印象许能好转。以后立法度兴学校,还多有用到许衡处。”
“你需多费心思。”我望着他,也只说出这一句话。
“我省得。”
第103章 大宴
盛夏之际,草原上的大朝会如期而至。经忽必烈召集,诸王都从四面八方赶赴上都,欢聚畅饮。诸王齐聚草原,当然不止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蒙古幅员辽阔,诸王分封诸地,若不定期聚首,怕是早晚会把忽必烈这个大汗忘在脑后,所以有必要不时联络感情。忽必烈出手阔绰,每次朝会,诸王都能满载金银而归,大家自然乐得前来。
今夏,伊利汗国还派遣使节前来祝贺,海都、忙哥帖木儿却是毫无诚意,并无使臣前来。察合台汗国那里一时没了消息,也不知八剌作何心思。高丽、百济等周边小国倒是乐得跑来表忠心,唯独日本从无表示,对于这个不识时务的岛国,忽必烈已经记在心头了。
今年的朝会尤为郑重,与会诸王,都身穿忽必烈赐下的一色质孙服(1)。大汗本人穿着大红绣龙五色罗服,佩大红金色顶笠;诸王贵族则身穿大红明珠答子服,戴镶金缀宝的笠帽。待诸人入席,草原上一片赤红,宛如红云覆地,又似烈火燎原,好个欢腾喜庆的景象。
忽必烈从虎皮座椅上起身,看着席上服饰整齐划一的诸王勋贵,满意地一笑,向安童点了点头。诸王代表塔察儿向忽必烈敬酒,安童又以百官之首的身份敬祝大汗夫妇,随即鼓乐齐鸣,教坊司的乐官齐声放喉歌唱:
“长生蓝天,人生苦短。江河归海,心性本善。猛虎狂啸,勇士挥刀。今日年少,明朝垂老。湖岸绿藻,汇聚钱鸟。君子宽厚,有朋相交。飞禽走兽,知其族类。人有良知,自当相爱。金色世界,地域广阔。何须相残,各自开拓。斡难河源,一汪胜泉。我族昌盛,子孙繁衍……”(2)
乐官放声歌唱,在座诸王也击掌相和,热闹的大朝会较之以往,又多了几分庄严,诸王一边高声歌唱,一边目视忽必烈,目光里都多了几分虔敬。
今年的朝会果然有些不同,我兴致勃勃听诸人歌唱,慢慢期待后面的好戏。
可惜的是,除了几个妹妹,此次赴会的小姑娘,只有脱脱真因、普颜忽都和安童的小妹妹忽都台。别速真怀妊已近八月,行动多有不便,正在家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