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风刀割面_作者:璨钰(326)

2019-05-10 璨钰

  我避开他锐利的眼神,踌躇片刻,还是说不出违心的话:

  “美酒再醇美,瓜果再甘甜,这里终究不是我出生的地方。”

  “整个大蒙古国都是你父亲的领土,你却视此地为异邦!忽必烈合罕知道的话,会作何感想?”八剌卷起了马鞭,紧紧攥着,面露不满,咄咄追问。

  我听了这话,微微一笑:“八剌汗此言若发自肺腑,我便心安了。”而后,把手按在自己的胸膛,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回道,“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八剌被我轻轻驳回,愣怔了一会儿,回不上话,气鼓鼓地转过头,不发一言。我知道他只是好面子,并非生气,遂也不理会,只骑马慢慢跟在他身侧,一路观赏绿洲的风光。八剌见我意态悠然,更气闷地不说话,扬鞭抽了几下,走到前头去了。

  我只觉得好笑,三十多岁的大男人竟也有孩子气。笃哇看父亲这般,也是笑着摇头,怕我被冷落,又驱马上前跟在我身后,不时跟我说着话,简单介绍撒马尔罕的情况。

  我们骑马而行,靠近城郭时,便放慢了速度。撒马尔罕城位于泽拉夫善河南岸的高地上,附近皆是园林,水渠纵横,当年蒙古西征虽多有破坏,但在大臣麻速忽的经营下,农事开始慢慢恢复。城外尽是柏柳桃李,绿树成荫,只望着那一片浓密,便觉得身心清凉。还有密密的葡萄架,颗颗饱满的珠粒散发着甜蜜的芳香。农人们却停止了忙碌,见八剌过来,全都敬畏地跪在道路两侧,把头深深埋在了地上。

  八剌排场盛大,前面仪仗队开道,后面侍卫护驾,中间还有大臣僚属陪侍左右。他那匹黑色骏马也像主人一样高傲,头高高昂着,眼里是骄矜和不屑的目光。

  撒马尔罕的旧城毁于战火,眼下的新城虽不及旧日风采,也颇为可观。我们从外城南门而入,沿着土路,一径先前。城里也有浅浅的水流,环着内城流过,围成了弓形。内城和外城之间是市场和民居,本是商品汇集,贸易繁盛的地方,此番因着八剌的到来,少了很多喧嚣。商贩们都安分地守在自己的铺面上,恭迎这座城真正的主人。

  少了喧嚷的集市让我多少有些失望,但看看商人们脸上的风霜,我还是能感受到来自异域的气息。高大的骆驼此刻跪伏在地上,百无聊赖地打着盹;铺面上的丝绸和宝石经阳光一照,安静地闪着耀目的光;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乳香和没药,不经点燃,似乎都已熏出奇异的芳香。

  我将目光慢慢收回,跟着八剌进入内城,入目的先是花园和民房,也有一些市场。内城较外城有序很多,地上铺的是石板路,平坦阔敞。再往城中心走,便见一个巨大的方形广场。广场周围是一幢幢华美庄严的建筑,风格各异,纷繁多彩。蓝色的圆顶清真寺,高耸的基督教教堂毫不违和地出现在同一座城里。还有回回教的经学院,大小不一的官邸。广场西北角的一幢大楼就是麻速忽的官署——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所在地。

  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哈剌和林。那座世界都城也有眼下这般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风采。不同的是,撒马尔罕更深藏着沧桑和过往,一座城便承载着一部历史。

  我兴致勃勃地打量这些建筑。清真寺的圆形穹顶尤为耀眼夺目,蓝色瓷砖闪着蓝宝石一般璀璨而深沉的光泽,大门上细密的花卉藤蔓和回纹图案,仿佛讲述着《古兰经》里的神秘奥义。寺墙上彩色瓷砖拼出各式几何图形,宛如挂着一幅幅精美的波斯壁毯。

  八剌却对这些毫无兴致,也许早就腻烦了罢,知道有笃哇跟在我身边,也不管我,直奔麻速忽的官邸而去。我也收回了游览的心思,催催马紧紧跟上了。

  麻速忽和行尚书省大小官员早已在外迎候,见八剌远远而来,赶紧迎上前,殷勤地扶他下马:“八剌汗,河中之地英明公正的主人,撒马尔罕城的领主,麻速忽总算盼到您驾临此地。”

  八剌只是淡淡地点点头,便任由大小官员簇拥着往官邸里走。我由笃哇引着,跟随其后。麻速忽十分热情,亲自把八剌引到官邸里的议事厅,我自然也跟着进来。八剌在上首坐定,两侧专门为我和笃哇设座。随行大臣坐在下首,通译和书记官侍立在八剌身后。

  麻速忽经八剌允准也在下首落座了。他身边还有二人。一位是年纪在六十左右的老人,身着白色长袍,头上包着缠头,一副回回学者的打扮,洁净的衣服纤尘不染,垂下的胡须透出几分安详,脸庞瘦长,每一道皱纹里似乎都写满了智慧和学问。另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身材要圆润许多,衣饰也更华美,应是撒马尔罕城的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