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风刀割面_作者:璨钰(472)

2019-05-10 璨钰

  小少年骤然抬眸,询问地望着我。

  “若说理财之术,还是回回人最为擅长。朝中理财诸事,也多委任于回回官吏。国子学虽有算学,却并非专为理财所设。我会为你延请老师,教授回回文和‘亦思替非’文字,待你熟悉掌握,再命人教你‘思亚格’算法。你可有心力承担课业?”

  所谓回回文,即是波斯文,在元廷中,是与蒙文、汉文并用的官方语言。此前,忽必烈曾有“书同文”的构想,命帝师八思巴创设蒙古新字,以期用一套拼音字母拼写帝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文字。然而,八思巴新字取自藏文字母,语法相当复杂,元廷虽极力推广,实务中却难以见用,只停留于译写官方文书的层面。私下里,还是蒙文、汉文、回回文用途更广。在回回官员中,回回文是通用的语言文字,而所谓的“亦思替非”文字,是波斯传来的专用于财税核算管理的文书符号。至于“思亚格”算法,则是回回人常用的财务计算方法,相当于后世的财会准则。

  眼下朝中掌握亦思替非文字的官员只有少数几人,汉官中几乎未有。慕之想要在理财方面别有建树,只学中国古代的管商之术未免单一,西域理财法焉能不学?

  听了我的话,他愣怔片刻,而后连连点头:“国朝尚未开设回回文和理财课业,慕之有幸习得西域学问,敢不用功?”

  我微笑颔首:“也不要急于求成,免得累坏了身体。不过,国子学的课业对你算不得难事,尽可在回回学术多多用心。至于做伴读一事,须得尽心。你的一言一行,皆为皇孙表率。铁穆耳是太子妃最宠爱的儿子,这一点,你要谨记在心。”

  *

  国子监的学生群体分为三类:国子生、陪堂生、伴读生。国子生即官员贵胄之子和地方俊秀子弟,其食宿用具一应由朝廷供应;下层子弟入学,身份只能是陪堂生,属于非正式生员,且需自付费用;陪堂生若想获得正式资格,则可考取伴读生,此外,伴读生还肩负辅导同龄学子的任务。

  官学里多是贵胄子弟,为表重视,我还是亲自送慕之入学。这日清早,他随我出公主府,从厚载门出皇城。国子监在皇城东北,居贤坊对面,旁边即是孔庙。此时大都城尚在修建,国子监也只初具规模,又因官学经费受阿合马限制,是以颇为简陋。

  慕之扶我下车后,便有学官上前相迎。我略略示意,便随之进门。两进的院落,正厅是接见天子之所;两侧有堂屋三十余间,那才是生员们上课的场所。现任国子祭酒王恂引着我一一游览,待到后院,却见一棵粗大的槐树直立庭中。王恂指着槐树,介绍道:“这是许衡先生亲手植下的,如今也已长成,可惜先生却告病还乡了……”

  王恂说着,一时神色黯然,若非阿合马排挤打压,以许衡的学识名望,也不会落得如此境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微微笑着,以示慰藉,“鲁斋先生虽然去职,精神风骨犹在;如今王赞善亦可独当一面,为国育才,使我国朝俊彦代代承继,有如树木成林。”

  “公主过誉了。恂忝任此职,力有不逮,全赖白栋、苏郁等助教扶助,才勉力维持局面。只望朝廷尽力延揽贤良,使鸿德硕儒会于一堂,各展奇才。”

  王恂年近四十,为教授尚算年轻。然而,他自青年起便担任真金的老师,现在又是太子府赞善,学问精深,深孚名望,却依旧为人谦和。

  我幼时同那木罕、安童在春坊读书,便是受教于王恂,他的谆谆教导,至今难忘。念此,心中忽有感触,我不禁动容:“先生何必自谦?察苏少时蒙先生教诲,方习得圣人之道,先生开蒙之恩,自不能忘。”

  我同他小叙片刻,便把慕之召过来:“这是陛下亲选的皇孙伴读,姓徐,名慕之。而今初入国子学,诸事怕是生疏,还望先生多多提点。”

  言罢,让慕之行拜师礼。慕之得府中教导,一举一动皆合礼仪,王恂看在眼里,不禁点头微笑:

  “大都路学白学正教出的弟子,必是学业精深,颖悟过人。”

  慕之得国子祭酒夸赞,慌得连连摆手,一时羞窘,脸色涨红,众人见了都不禁失笑,却无恶意。小少年看看我,似乎觉得有损我的颜面,一时馁然,只小声道:“官学里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慕之仰望不及,先生如此夸赞,慕之心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