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康熙以假冒前明皇族的罪名凌迟了改名王世元的朱慈焕一家,朱慈焕明面上的六子三女一孙尽皆屠戮,只有外室杨氏所出的老来子也是幼子(主角借尸还魂的新身份朱和垚)因为父亲朱慈焕的留一手而侥幸逃过一劫,被天地会所救。所以,洪世勋嘴里的明朱三太子朱慈焕其实已经死了一年多了。
朱慈焕也不是大明封的太子,而是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人尊奉的朱三太子。
至于韦小宝和胤禛怎么把朱佑樘捞出来,其实胤禛出力最大,他对康熙说的是,一个已经断子绝孙的前明皇族对大清还有什么威胁呢?既然祭祀明□□可以拉拢江南士民,那么“善待圈养”一个真正的明皇后代岂不是更能说明不是大清不仁义,而是另一部分后裔整天和大清作对,还有宵小冒充前明皇族谋逆啊!而且朱佑樘若是接受了清朝的封赏也就”背叛“了拥戴他的反清义士,还有谁会拥护他呢,说不定那些反清义士还会高举正义的大旗杀了朱佑樘。他愿意亲自看守朱佑樘。若是朱佑樘犯事,他愿意一力承担所有罪责。
胤禛想要朱佑樘全心全意地辅佐他,却是先断了朱佑樘所有复辟前朝的可能,让他必须也只能和自己绑在一起。
那么朱佑樘为什么会断子绝孙呢,因为韦小宝说了他是天阉,不能人道,康熙已经请医师用非常手段“验证”过了。
也就是说朱佑樘实际上被单独拿出来作为清廷仁义的一项政绩,把锅扣在直接灭亡明朝的李自成头上,把国内仇恨都转嫁到已经死了的李自成头上来缓和清朝建立之初的满汉矛盾。
为什么那么多人反清复明呢?并不是前头的大明王朝让他们有多么留恋,除了清朝自己的一些政策,汉族的切身利益被削减,还有就是明代元,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旧事。说到底,反清复明的核心不是复辟前朝而是争取民族利益。
了解了这些,说服康熙留朱和垚一命其实不算难事。历朝历代只除首恶,赦免从犯未尝不是类似的目的。
康熙之所以在这个时机心慈手软还有一个原因,他希望众人明白自己的念旧和仁慈来顺理成章地复立废太子(康熙四十八年),这样胤禛的雍亲王封号就不会那么显眼。
废太子因为娇纵不仁不悌兄弟被康熙厌弃,皇八子又因为结党心太大也让康熙不喜,这时候办事稳妥不结党,一心求佛问道的闲人胤禛便入了康熙的眼。
胤禛的做派正是朱佑樘现名戴铎在康熙四十八年秋,也是那次两人在雍王府摊牌后,为了保全洪世勋和自身还有疑似儿子朱厚照的弘晖,朱佑樘依据自身的经历和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现状给胤禛的夺位十策,后来也叫戴铎十启。
胤禛对这十策向来是明斥暗纳,明面上驳斥得再厉害,也是按着十策一条条执行的。可以说,这十策为胤禛的简在帝心出了大力。而朱佑樘在胤禛心里的位置一日日提升,非他不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已经是康熙五十年。
“认祖归宗”的朱佑樘以朱和垚之名被康熙封了个忠顺王来显示康熙自己的仁德,而民间的反清义士已经认定他是清廷的走狗,是个为了荣华富贵就没了廉耻的汉奸,反清义士都耻与为伍。
可以说,康熙和胤禛通过这样的手段让朱和垚在反清义士那里彻底地声名狼藉。
自古起义的首领都需要刷声望来让自己从者云集,朱佑樘因为接受了清廷的封赏,刷声望反叛的可能已经被康熙父子断绝。
如果朱佑樘足够聪明就只能老老实实做他的忠顺王,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人都说朱佑樘攀了高枝,是个没了廉耻的小人,只有他自己知道为胤禛辛苦谋划,最主要原因只为一人,看起来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个人——弘晖。
康熙赐了忠顺王府邸,名为荣宠,其实和圈禁看守差不多,能够自由出入忠顺王府的除了雍亲王胤禛就只有康熙最宠爱的皇孙弘晖。
这日正过了开山节,还在腊八小年之前,弘晖就来忠顺王府找朱佑樘。两人屏退了左右,坐在书房里相对无言良久。
直到面前的茶已经半凉,弘晖才开了口:“我早该猜到,父亲(指朱佑樘)对儿子了如指掌,我第一天相见就露了形迹,父亲只是没开口。如今父子的性命荣辱都系于他(指胤禛)一身,我如今的身份便是父亲的顾忌,他好我才能好。开山节后的十月十二,朝廷又出了一件大事,戴名世在其所著《南山集》里用了永历年号获罪,赵申乔挟私怨举发戴翰林狂妄不谨、语多狂悖。儿子想,当初父亲那个假身份戴铎名义上的族叔戴名世怕是又和朱三太子案有旧,皇帝处置戴名世未尝不是在警告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