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荣国公贾赦_作者:墨染青丝(108)

  “乖了。”史氏弯腰抱起贾敏,“晚上用野鸡炖了汤,香得很,一会儿可得多吃些。”

  又问贾政,“政儿书房里的银霜炭可还够用?这几日冷得很,可别冻了手。”

  “很够用了,鸳鸯姐姐昨儿来送来了新的。”贾政道,“外头传得纷纷扬扬的,说父亲身子不好,要回京休养。”

  史氏道,“不用理那个,你哥哥的信不是给你瞧过了么,他们外头的事,我也说不好。到时候你父亲回来了,叫他亲自给你讲。”

  虽说贾赦是贾代善亲自教养的,但是贾政也不是捡来的那种待遇,贾代善有段时间最擅长的就是一心两用,一面教导贾赦习武,一面考校贾政念书,心偏得也不算太多。

  听见史氏这样说,贾政便也不多问了,“那哥哥岂不是要一个人留在居庸关?陛下会不会找人顶替他?”

  “顶替了也不错,不顶也行。”史氏对这些个权柄从来都是佛系的,难道是少吃了少穿的么,非得逼着爷们出去以命相搏。

  她的态度很明确,你们去,我等着,你们不去,我便守着。

  史氏和东平王妃虽是同胞姐妹,性情却差了许多,东平王妃前世对着贾家的爵位多有指手画脚,也是因为她担心,那位贾代善方才上表皇帝,给次子留了个官职,但是相对的,也断了次子科举的路。

  因为和长子不亲近,荣禧堂也给了非爵主的次子,整个贾府都因为她的喜好而转动,连着她身边服侍的人,都几乎要比小爷们尊贵。

  史氏却从不牵扯这个,要说她是无知妇孺,她也不是,她甚至在婚后明确和贾代善进行过一场谈话,而这场谈话奠定了荣国府后院三十年的安宁。

  “老夫人说国公爷需要一个贤内助,不知道国公爷想要个什么样的贤内助?”史氏这个时机挑的非常好,新婚燕尔的,就是冷心冷面的荣国公也得耐下性子听她说话。

  贾代善反问她道,“夫人预备做个什么样的贤内助?”

  史氏心知这个男人暂时是不会掏心窝子,只得自己来了,便道,“朝堂上的事,妾身一概不懂,亲戚之外的人情走动,还需要国公爷严明的。许多事为何从内宅坏事,并非都因为后宅妇人愚蠢,而是因为她们对情形一无所知。”

  她后面的话用了数个论据,得出的结论大致意思是,你要我替你出去结交各家人,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得先给我透底。你的工作如何展开随便你,但是你必须告诉我,我需要怎么配合。

  不然我只能靠自己的经验知识来处理,如果产生什么后果和损失,我是不会负责的。

  贾代善经历过了他亲娘那样的政治小能手,陡然遇到史氏这样的,觉得还挺新鲜的,史氏这话也相当于像他表决心了,声明他不会像某些反面教材那样插手爷们的事。

  夫妻二人就此走向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琴瑟和鸣。

  至于婆婆溺爱贾小赦,贾小赦和自己没有像和婆婆那么亲,史氏更是不会在意了,婆婆对贾小赦简直当了心肝,就这样贾小赦还不记情,她都觉得这儿子没良心。

  多大投入,多大产出,没啥好怨的。

  说句题外话,前世的史氏强势要远胜今生,大约因为东平郡王一直不是个玩意儿吧。

  史氏对于郡王的政策相当于合作伙伴,她管家着实是个好手,相对姐姐在侯府富贵里培养出来的好享乐,她点满的是经济头脑。

  当史氏的嫡长子嫡次子站住了活下来了,整个郡王府在京城里的店铺钱庄都握在她手里,东平郡王睡谁根本不重要,她借着主持中馈的机会,在自己几个孩子名下添置了数份产业,比起庶出子女只有王府份例的嫁妆聘礼,嫡出一脉的私房满满的。

  最终她的儿子平稳地得到了爵位,对她甚是敬重体贴。

  如果史氏自己可以知道,她大约会想告诫姐姐一句,不同的情形,请使用不同的方法。且一个人什么都想要,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夫家尊贵,得了诰命,又想夫婿疼爱独宠,没有好好教养儿女,却又想他们个个拔尖,娘家没落,自己嫁妆却丰厚,还要娘家嫂子供得和佛一样,这种美梦搁谁都想实现,但是人要认命,别作。

  史氏为什么频频接济娘家,因为她很清楚娘家经济状况,难道不是一个爹妈生的,掏空了家底给女儿,女儿就当不知道?

  就是史侯夫人都说不出这个小姑子的坏处来,别看史大恨得跟什么似的,真把这个念头透露给自己父母,头一个抽他的就是史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