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贾赦真有这样的本事,他会窝在东大院儿里这么多年?
王夫人自然是不信的。更别说,对于贾宝玉衔玉而生深信不疑的王夫人,根本就不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儿子能够胜过她的贾宝玉。
所以,比起认为是贾琮善于经营,王夫人更愿意相信,是林黛玉命交财神。
这一年的过年,对于王夫人来说,十分难过。首先就是荣国府的收入,几乎没有。荣国府在关外的七八处皇庄、功臣田,最后送来的租子才七八千银子,连一万都没有。今年一整年,上半年就那个琼州的官儿来拜,下半年入了十月,也不过多了那么几个,跟往年根本就不能比。可是开销呢?却是一点儿都不见少:贾政的清客费用,大观园的开销,家里上上下下主子奴才的月钱……
看着账本,连拆东墙补西墙都要绞尽脑汁的王夫人,想到那个院子里面堆放着的林黛玉的陪嫁,她就头疼。
可是这些财物又跟她有什么关系呢?当初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的时候,贾母就透出了这个意思来,甚至用言行公开表示,就是要算计自己的亲外孙女儿,也要促成这门亲事。是王夫人自己不愿意的。如今贾琮跟林黛玉的婚事已经在皇帝面前过了明路,王夫人还能如何?她仰仗的女儿贾元春,难道还能让皇帝的赐婚作废?
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王夫人就只能看着林黛玉在贾母的院子里备嫁。然后对着账本发愁,心里还念叨着,如今着吴有才家的,就不如周瑞家的好使唤。
到了二月中,新的一年,依旧没有什么官儿来拜,王夫人都要以为,林黛玉添妆的这一天,也许不会有什么人来给她添妆才是,却没有想到,真正到了给林黛玉添妆的那一天,别说是贾家的那些亲友故交,或者是林如海的同窗同年,就是那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儿,甚至连京畿和山西的几家数得上号儿的大商人,也给林黛玉送了添妆来。
那一天,荣国府的奴才们没累趴下,而给林黛玉的添妆,又让林黛玉的首饰多出了三十六抬出来。
林黛玉是带着整整一百八十抬的嫁妆出嫁的,有好事者计算过,不算她的那些古籍、字画,就算她那些金银首饰、衣裳衣料,还有陪嫁的药材等等,就差不多有八十万两银子。
换而言之,林黛玉明面上的陪嫁——包括那些大大被低估了的庄子——竟然高达两百多万两银子!
婚礼之后,很快,某条消息从商界传扬开来,并且很快从那放印子钱的路子,传到了王夫人的耳朵里面:
原来这个丫头不止明面上的陪嫁有两百多万两银子!就是她的那些产业,每年都有两百万的进项!
王夫人当时就瘫在了自己日常起居的那张临窗大炕上。
因为司棋早就作为迎春的陪房跟着迎春出嫁了,自然,那个绣春囊的事情也就跟她没有关系了。更别说,王熙凤也早早地离开了荣国府,因此,这抄捡大观园的事儿,倒是还没有来得及发生。可是抄捡大观园一事是没有发生,但是不等于就没有别的事情了。
首先就是贾政补了学政,王夫人喜的走路都带着风,却不知道贾赦在背地里摇头。
曾经在宫里作为太子伴读的贾赦如何不知道,跟贾政这种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家伙,去做什么学政,就是被人当替罪羊使唤!
可是,贾赦已经出宗了,他还能如何?
贾赦原不想管的,但是想到贾母是他亲娘,贾政好歹还是他弟弟,他还是来了一次荣国府,却跟贾母贾政不欢而散,连两刻钟都没有呆够,就被赶走了。
要知道,今年可是大比之年,今年南北贡院都要举行乡试,选拔举人,为来年的春闱做准备,这个时候贾政去南面做这个学政,而且还是跟连考场都没有下过的家伙,真要闹出个什么事儿来,贾政就是十条命都不够赔的。
偏偏王夫人一无所知,反而求到了宫里,求贾元春为贾宝玉跟薛宝钗赐婚。
贾元春同意了,王夫人回家之后,立刻操办起来。薛宝钗作为薛家真正的主事之人,盼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她的嫁妆更是早早地准备好的,因此,虽然对比林黛玉的陪嫁十分简薄,但是依旧十分体面了,根本就不像是在仓促间准备的。
贾母对于王夫人背着自己求贾元春赐婚一事非常不满,但是木已成舟,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她只能看着贾宝玉跟薛宝钗两个搬出了大观园,然后在六月里举办了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