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韶涵沉默了好一会儿,道:“罢了,你们东府的事儿,我也略知一二。看你还有几分男子气概,那我就帮你一把吧。”
贾蓉大喜。
贾蔷也为贾蓉高兴。他也求林韶涵,因为他也想离开。
林韶涵倒是无所谓。
贾蓉和贾蔷的突击训练开始了。
这件事情,当然很快就传遍了宁荣二府,当然,贾珍是不屑一顾的。他照样去找秦可卿,反而是秦可卿,得到了丈夫的安慰、知道了丈夫的决心之后,还真的多了一点期盼而这份期盼让她多了一丝活下去的渴望。
也就是说,秦可卿的内心深处多了一丝盼头,这让她多了那么一丝生机。
林韶涵采取的办法,就是押题,然后采取针对性训练。
华丽的文风、朴实的文风,今年北贡院乡试的主考官喜欢哪种,就训练哪种。林韶涵甚至还让人在荣国府的花园里面模仿乡试的考场,设立的臭号加雨号,让贾蓉和贾蔷进行适应性的模拟考。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真的真的非常有效。
也不得不说,到底是难度不高的游戏副本。
总之,就是这一年的乡试,贾蓉和贾蔷还真考中了,只是两个都吊车尾,临近孙山,但是好歹还是考中了。
谢师宴一结束,贾蓉和贾蔷立刻包袱款款,南下投奔林如海去了。在这个年代,举人,已经可以给别人做幕僚了,贾蓉和贾蔷都知道,他们师从林韶涵一事,林如海这位师祖是知道的。所以,他们觉得,自己给师祖做几年幕僚完全没有问题。反正他们还年轻,正需要累积经验。
贾蓉当然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媳妇秦可卿一起打包带走。为此他还请出了自己的祖父贾敬,让贾敬盯着贾珍,这才成功脱身。
不说贾珍没了一个绝代美人之后的暴跳如雷,且说贾蓉和贾蔷中举之事,给京师的权贵圈子带来的轰动,绝对不下于十级地震!
哇靠!
贾家是什么样的人家,贾家之前给贾蓉贾蔷两个请的先生是什么水平,大家会不知道?!结果,这两个小子竟然考中了举人!
他们才十七岁!
要知道,权贵圈子里面,能在这个年纪考中秀才的人都没有几个,更别说考中举人了!
立刻!
更多的帖子送到了贾家,希望能把自己的儿子塞进贾家后花园的小学堂。而更多人则缠上了林如海,拜师的,希望联姻的,让林如海烦不胜烦。
林韶涵的反应也不慢,她直接就把这一年来的授课整理了,写了厚厚的一本奏折,献给了皇帝。数百年后,林韶涵的全部奏折被公开,还获得了《东方国富论》、最早的“国富论”等别名,而林韶涵在这个游戏副本里面,得到了一个东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头衔,这都是后话了。
而林韶涵的行为换回的结果,那就是皇帝把她招进了宫,问话之后——其实更多的是做给文武百官看——然后表示,对林韶涵的研究很感兴趣,让她继续。
皇帝绝对不会说,这一年,羊毛贸易的巨大利润,边关和北域对羊毛纺织品的需求,实在是让他难以放手,更别说,这里头的赋税了。
光人头税,今年林韶涵的手下就交上来了一百多万两银子,更别说商税了。
林韶涵的分化北域的计划已经全部启动,而皇帝,已经看到了曙光。
他愿意把林韶涵让给别人才怪!
看在贾家投诚,把手里的老兵交给他的面子上,皇帝给了贾元春一个名分,却不是什么凤藻宫尚书、贤德妃之类的,而是给了一个宝林的位分,却享受着婕妤的待遇。
皇帝让贾元春带话给贾家,大意就是,不许贾家打林韶涵的主意,别想着坏了林韶涵林黛玉姐妹的名声,他会生气。
贾母贾政王夫人自然是十分失望的,因为贾母王夫人还真的想过,利用破坏林韶涵的闺誉的方式,让林韶涵最后嫁给贾宝玉。谁让从宫里出来的林韶涵,名义上得到了皇后的喜爱,因此得到了一个县主的头衔,已经不是他们的贾宝玉能够配得上的了。
可是皇帝的意思都如此明确了,贾母和王夫人只能为贾宝玉另寻人选。
峰回路转、几经波折,薛宝钗再度成了宝二奶奶的候选之一,只是这一次,她们的心中多了几分感慨、几分怅然。
薛宝钗也比任何时候都清楚,就是林家姐妹跟贾宝玉等男孩玩在一起又如何?就冲着林韶涵能够把贾蓉和贾蔷这样的纨绔子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培养成举人的能力,京师的权贵圈子里面,多的是人,对她的“不规矩”熟视无睹、毫不在意!甚至他们还巴不得她能够继续“不规矩”地把他们的子孙也培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