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就是这么想的,她也知道林家的哥儿不可能出白工,因此费尽了心思,给林家兄妹一人做了一双鞋。
她只能拿得出这么点东西了。
不得不说,赵姨娘真的有心了。加上贾环年纪小,又听话,林韶轩也不介意指点他一两年。
因为人人心中有事,因为荣国府有事,所以这一年的日子对于荣国府的每一个人来说,过得特别快。一年,荣国府的后花园、贾赦原来住的东大院、宁国府会芳园的一半,都拆了,盖了一座富丽堂皇、美央美仑的省亲别墅来。
也就是这一年,林韶轩在山西的购置的田地、庄子、养殖场、纺织作坊都走上了正轨,甚至往边关卖了好几次蔬菜、豆腐、鸡肉鸡蛋,纺织作坊的水力纺纱机也能够不停工了。
第二年,这一年,薛宝钗的十五岁生日眼看着马上就要到了,也就是这一年的元宵节,贾元春省亲了。当然,因为林家兄妹要守孝的关系,尤其是林韶轩的坚持,贾母也无法勉强他们兄妹,因此,这一次,三春和贾宝玉见到了贾元春,薛姨妈薛宝钗母女俩也见到了贾元春,至于林家兄妹,自然是连个影儿都不见。
不过,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有些人,不见倒比见了强。
原著里林黛玉出现了,贾元春对林黛玉也不见得有多少好感。如今林韶轩林黛玉兄妹不见人影,反而让贾元春惦记上了,乘着更衣的档儿,贾元春让抱琴抽空问了问贾母身边的鸳鸯,自然就知道了这大观园竟然是用了林家的钱修建的!
贾元春也许度量小,但是这不等于说她就不聪明了。在皇宫那个地方,每年要折损掉多少跟花骨朵一样的宫女!这里头就没有貌如天仙的?!
贾元春能够在宫里熬了这么多年,不是因为她貌如天仙,恰恰相反,她的姿容只是中上,不是非常出挑,因此没有引来别人的嫉妒,加上有贾家和王家两块招牌护着,本人又有些小聪明,因此平平安安地活到了今天。
贾元春一听抱琴带回来的话,就连连跌足,道:“上回老圣人就说不能亏待了老臣呢。姑爹才走,我们家就……”
虽然当面没来得及跟贾母王夫人明说,可那一年的端午节礼,林家兄妹倒是上上份儿。
贾元春甚至还在不久的猜灯谜的时候特别递出话儿来,转告王夫人,要王夫人对林家兄妹好一点儿。
这让王夫人觉得很没有意思。
若是只有林黛玉一个,王夫人也许觉得,反正就是一个圈在内宅出不去的丫头,还不是任由她磋磨,因此她十有八、九不会放在心上。可是如今林家还有个林韶轩呢。虽然年轻,到底还是林家的家主不是?
王夫人觉得,女儿会带出这样的话来,势必是因为宫里还记得林如海,因此周瑞家的便得了王夫人的话,开始约束下面的人,不许那些喜欢八卦、喜欢说新闻的仆妇们嚼舌头,说林家兄妹的坏话。
因为贾元春的吩咐,因此那一年,薛宝钗十五岁生日,就没有那小戏子的事儿了,连王熙凤都不曾张口,更别说没见过林韶轩的史湘云了。谁不知道林家兄妹长得像,若是有人开了这个头,是取笑贾母的亲外孙女儿还是取笑林家家主林韶轩?
若是林韶轩一辈子不出头也就算了,若是他将来出了头,这不是结仇是什么?
莫欺少年穷!
这句老话,知道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更别说林如海这个先例在前面摆着,谁知道来年林韶轩不会跟他爹一样,一飞冲天!
贾家敢不把原著里的一介孤女的林黛玉放在眼里,但是他们绝对不敢连林韶轩一起得罪。
第85章 第 85 章
因为贾元春心中一直惦记着林家兄妹,所以,等元月快结束的时候,她又下了一道教旨,大意就如下:大观园白空着怪可惜的,因此让薛宝钗等姐妹进去住,方不辜负了好春光好景致,然后又加了一句,让贾宝玉和林韶轩一并进去读书。
林韶轩听到这样的教旨的时候,差一点没笑出来。
他现在可以肯定了,贾元春一定是不希望薛宝钗进宫跟她争宠,所以才来了这么一招。如果按照原著里,整份教旨就提了薛宝钗跟贾宝玉两个,还可以认为贾元春是为了金玉良缘而特意暗示,可是现在多了他的名字,意思就两样了。
不过,林韶轩的眼皮子也没有这么浅,贾元春下了教旨,他就必须搬。所以,贾母来问他要哪一处的时候,他就说了,自己还没有出父孝呢,实在是不方便移动,并且客气地请姐妹们先搬。至于房舍,贾母既然让他挑,他也不客气,直接就选了距离贾宝玉的怡红院最远的蘅芜苑和杏花村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