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考虑过后,就让王熙凤派人跟张家、许家接触了。
如果说贾赦年轻的那会儿,肯定是张家的门第最显赫,而许家略次之。可就跟贾赦被老义忠亲王旧事牵连一样,张家和许家也先后被牵连,张家的老太傅狠得下心肠,自己把自己给毒死了,因此张家当时的男丁全部丁忧守孝,因此得以保全,只是这二十多年来,他们虽然也参加科举,但是没一个参加会试的,因此京师里面早就忘记了当年的张半朝。
而许家呢,比较倒霉,当时许家的大老爷是被问罪下狱的,而许家其余人等,被牵连的也不少,哪怕数年前,当今万岁登基,大赦天下,许家也不过是被赦免,做了平民而已,但是回到朝堂?根本就没有。
比较了张家和许家之后,贾琏最后还是定下了自己的舅舅家里,他甚至给自己的舅舅去了信,再三道歉,说自己的妹子小的时候被养歪了,如今也撑不起来,怕她嫁到别人家里给别人添麻烦,所以问问张家,愿不愿意亲上加亲。
迎春是庶出不假,但是她却是贾赦唯一的女儿,若是真嫁到张家去,贾赦绝对不介意把她记成嫡女,也许张氏的年龄对不上,但是许氏的年纪却是可以的。
张家连夜开会,最后表示,他们回到乡间,已然是平民,虽然张家乃是桐城大族,但是,既然张家暂时还不想进入朝堂,那么,跟当朝的宰执结亲,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经过三天两夜的讨论,张家最后选择了一个人,也是贾琏的亲表弟,就跟贾琏在信中说的那样,四房三子,性子豁达,重要的是,屋里没有可意的丫头,身边也没有什么表姐表妹给人家宰执的妹子添堵。
张家让张霨张国缙父子进京了一趟,算是相亲,贾赦对这门婚事并没有不满的,张国缙的母亲许氏本来还担心迎春的公侯小姐脾气,不想见到的迎春竟然是个温顺的性子,也着实松了一口气。
虽然是亲上加亲,但是,人家到底是宰执的亲妹子,不与一般的闺秀相同,而贾琏则在亲事定下之后,让王熙凤告诉迎春,张家跟别家不同,希望她嫁过去之后,遵循闺训,恪守妻子的本分,好生侍奉公婆、友爱妯娌。
张家既然是贾琏的亲娘舅家,迎春自然是不敢造次的,哪怕贾琏给了她许多嫁妆,可是她哪里敢跟贾琏的亲舅舅亲表弟摆架子?所以,跟原著里那样,劝谏丈夫的事儿是没有的,甚至因为没有什么主见,以致于花自己的陪嫁都要问问丈夫的意见。
当然,也亏得张家的家风好,尤其是她的丈夫张国缙,见她遇事不敢自专,事事都要请教自己,倒是对她的评价很高,觉得她是真心要跟他过日子的。
迎春的这辈子嫁得不错,因为有丈夫的疼爱,所以即便是子孙缘有些晚,可到底先后生了三男一女。
迎春十八岁定亲,十九岁出嫁,十里红妆,可着实刺激了不少人,外头的人且不说,薛宝钗却是着实多了一桩心事。
薛宝钗跟迎春同岁,甚至月份还大些,可是贾母跟王夫人的明争暗斗不止,导致了她跟史湘云之间也波澜不止。薛宝钗很肯定,若是但论才貌,她绝对力压史湘云,可是当不得史湘云背后是史家,而史家,哪怕如今看着不如以前了,家里也开始让女眷们做针线了,可就冲着史家一门双侯的气派,就是她们薛家远远比不上的。
也因此,哪怕如今贾母在荣国府里的话只能影响自己的荣庆堂了,可王夫人依旧犹豫不决。
无他,史湘云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别说薛宝钗自己,就连薛蟠都没有信心,觉得薛宝钗这么浪费时间,还不如另外找门亲事呢,比方说,他那位出家避祸的好兄弟柳湘莲。
但是薛宝钗不肯,因为她觉得,柳湘莲跟尤三姐那样的人订过亲,哪里配得上她?如果俯就柳湘莲,那不是把自己轻贱得跟尤三姐差不多了吗?
薛宝钗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甚至在薛姨妈跟前哭了起来,薛蟠也没有办法。
也就是这一年,薛蟠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就在薛蟠才把夏金桂娶进门,皇帝跟太上皇之间的最后角逐终于开始了。
本来,也没有贾家的什么事儿,虽然说贾赦已经自请出宗了,但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看在白发苍苍的贾母的份儿上,皇帝也不致于这会儿就开始收拾贾家。问题是,太上皇听说了秦可卿的死因……
好吧,宫里的贾元春是第一个倒霉的。更别说,贾元春刚刚说服了皇帝,让她爹贾政去做学政,可巧这一年,江南就爆发出了科举舞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