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死亡不完全手册_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47)

  所以,林如海老实得紧。

  林如海是只老狐狸,窝在家里闭门不出,连客人登门,他也大多不见。那些人见动不了林如海,就来找林徽音。林徽音在内阁供职,很多事情他都知道,但是他就是什么都不说。就是被逼急了,他也只说一句“子不语鬼神”。

  能在内阁混的,不是学富五车的进士上来的诸位大臣,就是司礼监特别栽培过的太监,别看这些太监是阉人,人家也是饱读诗书的主儿,如何不知道深浅?

  林徽音的话很简单,如果皇后是被人拿住了身上带着毒药毒害皇帝宠爱过的妃嫔,那废后情有可原。可如果仅仅是因为公主殿下面带疮症就要废后,未免太过儿戏,于情于理于法,统统不合。

  听见林徽音这么说,内阁几个老狐狸抬起头,看了这位年轻的状元郎一眼,又低了下去。

  就跟林徽音一样,他们也觉得,就因为公主面上有恶疾就要废掉并无过错的皇后,简直就是对国法的侮辱。可是这个朝局就在这里摆着呢。

  上头有太上皇抓着权力不放,下面有诸位王爷对那把椅子虎视眈眈,谁知道这次的事情背后有什么文章?!

  本来很简单,一句“子不语鬼神”就可以打发掉的事情,竟然演变成如今百官震动的格局,似乎连皇帝的皇位都动摇了,这里头没有人下黑手?

  所以,内阁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沉默。

  他们跟司礼监不同,内阁的职责就是保证国家的运转,而谁做皇后,对于内阁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与其想着废后的事儿,还不如检查一下各地的钱粮预备着六月的洪涝灾害呢。

  内阁想置身事外,可是有人却不让他们置身事外。太上皇忽然下令,要求他们表态。

  这一道命令,让四月十五的大朝会气氛空前紧张。因为很多人相信,皇后是否会被废,会在这场大朝会上决定。

  而这一天,蜀国公主闯金銮殿一事,更是被载入史册。

  顶着自己有可能被夺取封号被废为庶人的风险,蜀国公主当众取下了自己的面纱,告诉群臣,自己不是什么鬼面公主,自己的脸之前会那么可怕,也不是因为得罪了天上的神佛,更不是她的父母失德,而是中了暗算——她的胭脂里面混入了砒|霜!

  蜀国公主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也是为了自保,当然,也是为了让皇帝免于被攻讦,可是后续的连锁反应也是极其可怕的。

  宫廷,不,应该说内府,以及跟胭脂水粉有关的皇商之家都倒了大霉,菜市口血流成河。至于宫廷里面被秘密处死的人,看安乐堂后面的坟堆又高了一尺就知道了。

  那下面,都是骨灰。

  就跟林徽音说过的那样,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胭脂里面都混了朱砂,而朱砂跟砒|霜都是砷化物,遇到银就会变色。就是那些胭脂的工艺复杂以致于直接用银针检查不出来,只要把那些胭脂烤一烤,再放入银针,银针一样会变色。

  不得不说,薛家真是好运气。旧年因为香菱的案子,薛蟠被了个已死的杀人犯的名头,薛家也失去了皇商的名号,可就是因为他们于五年前就已经没了皇商的名号,不再领着内帑为宫廷做采买,反而在这次的清洗之中逃得了性命。

  反而是桂花夏家,因为宫里的桂花局、桂花头油什么的,跟他们家有些关系,加上有人发现桂花头油里面也有不干净的东西,使得夏家倒了大霉,虽然夏家母女拿出了大笔的钱财活动让她们母女逃过一劫,可是夏家也是元气大伤,就连祖传的那些桂花林子,也不得不转让卖掉。

  当然,这都是外话,跟林徽音不相干。跟林徽音有关系的,是皇帝派遣了自己的爱弟六王爷和北静郡王水溶为媒,向林家提亲。

  林如海懵了。

  作为臣子兼官场老狐狸,林如海也很清楚,这一次废后风波,皇帝面临着怎样的压力。那些人把矛头对准了皇后,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皇帝,才是那些人的真正目标。虽然说蜀国公主怒闯金銮殿违反了国法,但是她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母后,也让皇帝免去了一场危机,而之前,蜀国公主又受了很大的委屈,因此,皇帝想补偿这个女儿,想给女儿说一门好亲事,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而且林徽音如何会中选,原因大约也很简单,就是林如海也知道,这跟蜀国公主那张如今只剩下了痘坑的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