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贾琮日日读书不辍,还觉得贾家算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宫中的贤德妃打发人往贾府送了赏赐。
就是这个赏赐出了大问题。
老太太得的最多,这是应当的。
然后是二房的二叔二婶,他们是娘娘的亲生父母,也算合理。
接下来宝玉,三春姐妹,琏二哥夫妇,李纨母子,甚至客居的林家姐姐,薛家的母女都得了赏赐。
一府的主子只有大太太夫妇,还有贾琮贾环没得。
贾琮贾环皆是庶出,不被娘娘放在眼里也是正常。可大太太夫妇实是娘娘嫡嫡亲的伯父伯母,娘娘不该忽略才是。何况贾家并未分家,省亲建园子的事,大房确实是出钱出力了。
莫不是要抬二房,压大房吗?
这一天,大房这边气压极低,大太太哪里摔了杯子,就是伺候的下人也不免小声嘀咕。
贾赦也是大怒,揣测娘娘这是打算撇开了大房,只拱着二房吗?贾家一直并未分家,贾家两兄弟虽算不上兄友弟恭,但也没撕破脸。现在贾家的钥匙账册还是娘娘的亲娘把持着。这么着还不够么?莫不是要把大房的爵位也给了二房,娘娘才满意?
可别忘了,这个贾府终究是贾赦继承的。就算没分家,也是贾政依附着贾赦而居。怎么看娘娘的赏赐,把贾府当成了贾政一家的了。
可贾赦怒归怒,那终归是宫里的娘娘,君臣有别,贾赦也不能去和她讲这个理。只得把这份气怒放在了心里。
果然,没多久,贾政被点了学政,高升离京了。
至于贾赦,贾琏,甚至隔房的族长贾珍,则是什么加恩都没有。
第5章 红楼贾琮
贾赦从此对宫里的娘娘算是灰心了。
贾政初出仕就是工部员外郎,对一个非科举做官的官员来说,这个起点可不低了。他们老子贾代善也算是对得起这个儿子的。虽然非科举出仕会受点旁人的侧目,可只要他有能为,早晚能出头,也能按部就班的升上去。
何况他出仕时还是老圣人在位的时候,那时候老圣人对贾家还有几分荫庇,只要贾政是个有才能的,必不会埋没了他。
可结果呢?多年来那官位是一级也没升。没被赶出官场,怕还是因为这官是太上皇给的,一般人不会朝他下手。
若是娘娘连这点都看不明白,还想拱着贾政升官掌权,那贾赦也只能说娘娘是头发长见识短了。
若是娘娘真的聪明,就该考虑贾家的下一代。贾琏身上有个五品的捐官,一直没侯到实缺,若是能加恩到他身上,以他的圆滑能干,未必不能出头。
哪怕是对大房有芥蒂,不想加恩到大房身上,那拉拔贾珍贾蓉,或是拉拔贾宝玉,把他送去国子监读书,也比拱起贾政要强。
贾政就不是个能做实事的人,多年来从未出京做官,在家都会被那些清客家奴糊弄,在外面能摆弄得了那些油滑胥吏?在外面能不惹事?还想凭着功劳一步步升官?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贾赦和贾珍嘀嘀咕咕了一阵子,算是彻底对宫里的娘娘冷了心。反正该花的钱也花了,宫里有个娘娘,不管关系远近,也算是个靠山。以后娘娘再想要什么,那是不能了。
他们这隔房的和大房的,还是靠自己钻营吧。
贾赦和贾珍商量过后就各自有了主意,贾赦知道自己性子养成,再难改了,就指望贾琮将来科举出仕,他立住了,看看能不能再拉拔贾琏的儿子。自己这一房也就是这样了。
贾珍则借着娘娘的势,日日的吃酒看戏,招朋唤友。要说论心机论人际交往,他比贾赦贾政强得多。要不是他不能读书,他爹又早早出家了没人给他铺路,他也不会混得不上不下的。
贾赦回到自己房里就叫了贾琮去说话,父子俩对娘娘的看法算是不谋而合。贾琮也觉得,娘娘有过河拆桥的意思,想把大房撇开了拉拔二房,甚至将来谋夺整个荣国府。
可现在荣国府也不剩什么了,本来就因为二房掌家被挪用了许多东西,再加上建园子,内囊已经空了。至于爵位,只要贾琏不作奸犯科,那也没那么容易挪到贾宝玉头上。
好在贾赦私房不算少,将来老太太去了,二房分出去,那园子也是要留在大房的。大房也不算太吃亏。
而大房,明明贾琏娶了王子腾的侄女,也算与王家亲近。可贾琏依然没有实缺,以后也很难指望。
大房想要再出头,就只能指望会读书的贾琮,甚至贾琏的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