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告诉他们四书五经都要先背个滚瓜烂熟,可叶修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他只喜欢翻翻兵书,别的一概懒得去瞧。他甚至胆大包天地往太傅的茶杯里放蒙汗药,或是趁太傅一个不注意就从窗子爬了出去。
母后教育他俩要兄友弟恭,叶修转头就把他的木鸢拆散了架做成了一柄长弓,任由叶秋哭得哇哇乱叫也不管。
叶秋小时候可真是成天要被气哭的。当然被气的还有父皇母后和太傅,尤其是太傅,在叶修偷偷趁午间刮了他留了数十年的长胡子拿去做箭翎的时候,连“混账”都出了口。
于是叶秋在气急了的时候,也会把他的皇兄喊做“混账”。
古有“双生子不吉”的说法,所以两人出生后,圣上先把此事给瞒了下来,打算在他俩十五岁的生辰大典上再宣布此事并册封太子,知晓二人双生子身份的就只有太傅和深宫里的仆侍。可这样一来,一旦叶修跑出去玩了,叶秋就必须得乖乖地留在宫里好好待着,以免被瞧出什么端倪来。更别提叶秋还听女官和母后说,在他记事之前,叶修可没少和他在床榻上打过架。
可有那么一次,乖宝宝叶秋不小心打碎了御书房的一个精美的珐琅瓶,据说还是□□爷爷出海带回来的。叶秋吓坏了,便匆匆在宫里找了个角落躲了起来。可过了很久也没见有人来寻他。他疑惑地走出去查探了一番,才知道叶修顶了自己的罪,正被父皇罚到祖庙里去跪了三个时辰。叶秋急忙拜托宫里的侍卫带他出宫。那是他第一次出宫,却根本没顾得上去看风景。等他到了祖庙门口,远远就瞧见在长阶之上,皇兄小小的身影正跪在那儿。
“花瓶不是你打碎的,你为什么要承认?”叶秋揪着自己的衣角,小脸涨得通红。
“傻瓜,你看你那小身板。我是习武的,比你结实。”说着叶修还抬起一只小胳膊,想炫耀一下自己的肌肉,却踉踉跄跄地又摔了一跤。
两人面面相觑,突然大笑了起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叶秋成了父皇母后心目中合格的接班人,他饱读诗书,气度非凡,仪态端庄,深明大义,甚至常常随侍左右,跟着上朝堂去旁听。而叶修虽然习了武,却在军营里还没呆满一年就又溜了回来。叶秋常常在散朝之后看见自己的皇兄嘴里叼根草,躺在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上晒太阳。
父皇嫌弃大哥顽劣,母后却护着他不让多责罚,反正叶秋已经能担大任了,叶修就随他去吧。
叶秋却觉得自家大哥其实比自己更优秀,甚至萌生了想在十五岁的生辰大典之前逃离皇城的想法。
不料却被叶修捷足先登了。
叶秋还没迈出自己的屋子就被打昏了,第二天早上醒来,他发现自己还好好地躺在屋子里,而收拾好的行李却已经不翼而飞了。
这一回,叶秋是真的很生气。皇兄之前那么多年可都有赶在他前头看了花花世界,不论是上树掏鸟蛋还是下河摸螃蟹,不管是在皇城里逛遍酒楼的厨房,还是与农户子弟一起闹腾过,叶修都经历过了,自己却还只是个笼中鸟。
“混账!皇兄就是个混账!”
皇兄这一走,还会回来吗?
叶秋不知道。
他无暇顾及那么多,因为这天下还有很多事务在等着他去处理,比如洪水与妖兽。不过他倒是在书房里发现了一封叶修留下的亲笔信:“你只管好好坐着太子之位,这天下的波澜我替你摆平。自由给了我,那就连我这条命也一并予你。”
叶秋捏着信纸的手指在纸页的一角上留下了汗渍的痕迹。他回想起那天他听完朝堂上群臣七嘴八舌说到妖兽横行肆虐,民生艰难,不知能否联合武林中人有识之士与之同谋。父皇很忧心,他也很焦虑,结果出了大殿,却没见到叶修在晒太阳。叶修正一脚踩在屋脊上,望着望不到尽头的远方。
大概皇兄那时候就已经打定好主意要走了吧。
叶修一走三年,再无消息。之后江湖上开始流传他的传说。叶秋心中埋怨皇兄在外潇洒,每每都把密探传回来的卷轴狠狠地摔在地上,待密探走后又偷偷捡起来继续看。
叶修遇到了苏家兄妹,他知道;叶修封印了八大妖兽,他知道;叶修夺得了武林盟主之位,他知道;叶修的武器叫却邪,他也知道。
他全都知道。
叶修小时候自己在工部那儿磨了个十八样武器出来,当时给他那杆长矛起的名字,就叫却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