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捕头看了眼睛酸,索性由她哭去,自己走到冯渊身边伸手道:“既然已验明正身,甄家银子也给了,身契便拿来罢。”冯渊原本想说身契在家,忽觉得大殿上神佛怒目而视颇为可怖,一激灵伸手便从荷包里掏出一张纸条递与捕头,又拱了拱手道:“既如此,咱们两清,我这就家去,三位自便。”说着还不忘那头雇来的驴,转身牵着便走了。
这边蟠香寺的姑子也接过僧录司发的传信,道是庙中若有叫拐卖的女子孩童不得阻其归家,少不得将英莲来时的衣服被褥收拾一番,又给他们预备了一包馒头叫路上吃,这才送了李捕头一行出门上路。金陵距姑苏并不远,回去时候坐船,只半日便到乐姑苏的码头。等下了船又往衙门里去重新与英莲造册,比及到家已经是隔了一日的晌午了。
封氏千恩万谢送走了李捕头,拐回来抱着女儿又是狠狠一顿哭。英莲这会子才动动眼睛抬手抱住封氏,没一会子就把亲娘的衣服都给哭湿了。娘女两个抱头痛哭一番,封氏拉着女儿小声问:“前几日也没问你自己主意就领了你回来,千万别埋怨。那冯家哥儿看着不像是个好的,早先又爱好男风,万万莫将心思挂在他身上。且那人在家中已经娶了一位奶奶,咱们也不能叫人离了不是。”
到此时英莲才知是真的寻着亲娘回了家了,眼泪流个不停抱着封氏道:“若不是妈来救我,只怕哪一天忍不住就一根锁子吊死算了。冯公子虽说惯好男风,对女儿倒也尊重。只他那个表妹,最是两张脸儿,与外头又大方又温和,再好不过的一个人,关上门儿拐回头见天寻我的不是。她随身带的一个婆子一个丫鬟也一样,又是泻药又是凉药的轮番上,有一回差点治死我,冯公子无奈才将女儿送去了蟠香寺。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后来下山领银子的小尼姑与我学,表姑娘这几日正偷偷寻人牙子想要再卖了我,若不是李大人并母亲来得及时,不知道又要被卖到何处去!”
封氏寻着女儿回来,整个人精气神儿都焕然一新,第二日便带着女儿收拾屋子。这甄太太早年性格温和贤淑,亦不是个心里没成算的,家中虽然烧做白地,可是毕竟房契地契都在,地还是你的地,她就只起了个寒窑住着,生怕露出一点财叫人看了去。又有甄老爷稀里糊涂叫丈人哄骗时候,甄太太亦提醒过他,不料丈夫身在局中浑然不察,没奈何只得藏了大半地契家财留作后手。待甄老爷隐遁而去,甄太太便假做穷苦老婆子以针黹糊口度日,熬到如今女儿回来,正是用得上的时候。
李捕头回去将此事来龙去脉一一与上官细细禀报,果然上面感叹几句,与这对苦命女子行了个方便,特特许其立了女户,又交代衙役快手巡街时多去他家门口转转,免得有无赖子上门找事。
待到五月里,甄家母女在原本的宅子上头修了新宅出来,前后两个院子,簇簇新的门脸。这一日到了端阳,外头李捕头又上门来,这会押了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开门就与甄太太看:“这位可是您家里去寻仙求道的老爷子?那拐了人去的野和尚野道士只把人往小庙一丢再不去管,还是寺院里专门严查了个人僧碟凭证才发现甄老爷无凭无据混在庙里吃喝,这才问明了叫送回来。”
他往旁边一让,往日的恩爱夫妻如今相对无言,甄老爷正欲掩面而逃,院子里忽得传来青年女子黄莺儿般娇滴滴喊娘的声音。甄老爷一听这脚就不服使唤了,侧着身子往妻子身后看,果然就看见个一身布衣眉间有颗胭脂痣的姑娘正在往外看。父女两个互相看了一眼,甄老爷顿时就把神仙佛爷统统抛诸脑后,再不提甚修行之事,一心想着要好好宠一宠姑娘,又张罗着与她寻一门好亲,那些甚么“好了”不“好了”的歌儿早扔去九霄云外再不想起。
李捕头见此间事了,拱拱手告辞而去,回了衙门便将此事做个传奇与旁人讲,主官听了也有趣,把这些写了封信命人送去京城薛家,也算是与本地望族攀一攀关系。这信到了薛家就进了絮萦手里,此时才知薛蟠早年再是个混得不能更混的纨绔子——还在亲爹的热孝里呢,就敢在街上和人争买小丫头,果然欠收拾。
且不提薛家大爷在家如何被大奶奶调、教,絮萦往沈家做客去看宝钗时又将此事做个奇闻异事与大姑子说。宝钗听完心下暗叹,只道这甄英莲甄小姐便是上辈子带累自家又被自家带累了的丫鬟香菱。如今薛家一家平平安安,这香菱也回了自己父母身边,天南海北各自安生,果然前世才是孽缘,今生方得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