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也是跟着答应了两声,眼神扫到矮几上的一本砂红册子,问:“师娘在忙么?”
顺着她的视线,夫人就把册子给拿了过来,道:“哪儿呢,就是一些夫人家送来帖子,说来说去就是冲着你师哥们的亲事来的!我都记着点,以后保不齐用的上。”
说着说着打开册子给杨九递过去看,嘴角带着趣味的笑意,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样子。
咱大少爷要是知道自个儿的娘早早给他打算婚事来了。一定吓得半个月躲书院不回府了!
“嘿嘿,师娘眼光好,慢慢看。”杨九眼神扫过这册子上的名字,看到了李小珍的名字,这个人啊可是最有胜算的。
夫人不紧不慢地喝了口水,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辫儿也长大了,这个年纪要是成了家,长辈们也就放心了。”
眼神锁在杨九身上,不愿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夫人是个聪明人,不会看不出杨九和小辫之间的特别,但她不确定这份“特别”能让这两个孩子相守一生。
杨九翻动册子的手一顿。 。只觉得有些空,仍一字一句道:“您也是辛苦了。”
二爷是这盛京城里最明媚的少年,这一般的姑娘哪里配得上他,而自己就是最一般的姑娘;没有高贵的出生,没有动人的容貌,没有如他一般惊人的天赋与能力。那样的事情,杨九从不敢动心思。
不敢和师娘多说,杨九赶忙换个话头说道:“大林哥要是知道了,一定不敢回来见您嘞嘿嘿!”
“他倒是敢!”夫人语气微怒,但神色里满是对孩子的无奈,果然大了就管不住了,“也不过就躲去阿陶那,回头我让阿陶别收留他!看他躲哪去!”夫人一向是端庄大方的很,说起孩子们来,自个儿也不免生出几分孩子气来。
都是自己膝下养大的。。哪里有不疼的道理。
一说到陶阳,杨九又忍不住笑了起来。想起前两天那大少爷还因为陶阳不理他的事,怪到自个儿身上去了!果然啊,一物降一物。
“大林哥最听陶师哥的话了!”杨九笑道:“让陶师哥说他两句,就像要他命似的!”
“你不知道了吧。”夫人像是开了话头,也来了兴致:“小时候啊,大林横着呢!哪有这幅样子,当时就他两年纪相当,阿陶那会儿老爱缠着他一块玩。”说起孩子们年幼,哪里有人会比母亲更上心呢。
“真的啊!”杨九有些不敢相信,道:“现在怎么都反过来了~”
“谁知道呢!”夫人笑得和蔼可亲,眉目里满是宠爱:“男大也有个十八变吧~”说着说着,眼神一空,像是回忆着从前的事,说道:“这一说啊,阿陶也长大了,过两年也该看着点儿咯…”
杨九低头看着那一本册子,嘴角上扬,不羡慕谁。只觉得,有些人打从一出生就赢了余生。。
第九章 玩笑一句最真心
典艺日的结果传开了,文魁首是二爷,乐理的魁首是陶阳,压了这两人的宝,铁定是挣的满钵了!听说堂主就差了那么一点点,乐理还好,但要想和咱们京剧神童比,还是差了些。
堂主填词写赋是一流,赶着时兴的玩法;陶阳传统,打小就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身边全是老爷子们!又是京剧神童,不过十岁就被钦点了入宫演出,陛下和一些个儿王室宗亲都竖着大拇指夸他。这嗓子一般人比不得,乐理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早早在意料之内,但真听着消息,杨九还是开心得不得了。这两天二爷忙的很,听说陛下又给他别的差事要办,早出晚归的总也不见人。
昨日傍晚。有小厮来送了信,说二爷今儿得空,等从师父那早课出来就和大少爷一块,带杨九去诗社玩。
诗社是德云书院早年一些学子们办的,原本就几个好友,后来人慢慢多了,大伙儿就定着日子聚在一块吟诗作对,赏花品茗,有几位学子也会带着自家的妹子一块过来,都是熟人没什么好避讳的。二爷当时在京,和堂主两个人玩得那叫一个声名鹊起,几乎成了盛京城少年们的主流了!后来二爷离京,堂主又全心投入于学业,两人都能不吭声地各自进益着,如今好不容易又能遇到一块。 。自然接着玩了。
杨九总是在府里呆着,无聊的很,听说有个好玩的当然高兴的不得了,还有姑娘在别提有多好了!看这院子里,书院里,整个就是和尚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