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满朝文武几乎都想弃暗投明,转入徒毅的阵营,只是徒毅油盐不进,无论是哪位大人前去拜访,吃到的都是闭门羹!
林琅心知徒毅再过不久说不准就真的成了太子,而那位新王妃也将嫁入王府!就连他自己也会在那一日娶亲,两人终究只能如此白头到老……
林琅是林如海和凌云子一手教出来的,且他要撑起整个林家,做妹妹黛玉结实可靠的后盾,怎能为了儿女情长就意志消沉?因此林琅也就阴郁了那个春节,除此以外便是与平常一样,众人也只以为林琅是因为在福建遇到海盗,心里受到了刺激,所以这一整个年都不肯出来走动。
今年是皇上七十五岁大寿,特意开了恩科,因此王尚品也将下场,林琅等人怕他紧张便约着他出门打猎喝酒好好放松自己。
原以为自己与此次恩科毫无关系的林琅也就此卷入了此次恩科。原本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平平安安的过了会试殿试点了人,谁料临了点完状元打马游街的时候传出了此次恩科舞弊!只因此次恩科乃是王尚品拿下状元倒也说不通,不像林琅内敛的王尚品自然是从小便有着神童之名,若他拿了状元也是能叫人信服的,只是在王尚品进考场前曾与林琅接触过这便引起了那些落第书生的怀疑。
虽说林琅官职不大,可他在翰林院可谓呼风唤雨,圣上又一向对林琅另眼相待,若是他想要拿到此次恩科的考题也并非难事。这些名落孙山的读书人大多都是不分青红皂白,只在乎自己是否能有机会再考一次,因此也跟着京城里的风言风语乱传了起来。
☆、朝堂风波
一开始只是小范围的不满,谁知到后来这股不良之风越吹越盛,本来这件事因当被官府压下,谁知此次落榜的书生中有一位名叫柳絮的,不知怎的在客栈内自杀身亡,还留下了一封亲笔血书,状告林琅联合皇亲国戚,扰乱考场风气,致使此次科考不公!
既出了命案,官府便无法压下那些疯狂的学子和议论纷纷的百姓,又因牵扯到朝中大臣,顺天府尹也不好直接审理,只得上奏圣上。
此事一出,那些皇子手里的势力便群起而攻之,他们坚信什么都不做就只能等着徒毅上台以后的清算,要是拉下林琅也就等于是去了徒毅的臂膀,说不定还会让圣上对徒毅失望,这样自己又有了竞争的机会。
为了这个,林琅几乎是人人喊打,林如海却只说:“我儿性情纯善,素不与人交恶,那柳絮当年还是得了我儿的帮助方能参加会试,怎会对我儿心怀怨念留下那样一封血书。再者此事,我儿一概不知情,诸位大人因当好好查个清楚,不然诬陷了我儿可就不好说了!”除此之外也不多加辩驳,只在一旁听着,倒唬住了一些人。
圣上自然知道林琅为人,便先将此事压下,让人仔细调查,不过面对群臣圣上也不好不对林琅包庇过多,便先让林琅回家修养也就是变相的禁足。圣上怕人怠慢了他,还送了小玩意儿给他消磨时间以示林琅宠眷未减。王阁老本来打算在王尚品入朝后便告老还乡给自己子孙腾地方,谁知临了竟出了这事!王阁老一向护短,不管背后之人打的是什么注意,此番既拿了王尚品做幌子,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便亲自上门去寻林如海商量对策。谁知林如海根本不提这件事,王阁老心急便开口问林如海的意思,林如海这才说了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
王阁老一脸疑惑,不等他再问,林如海便端茶送客了。也就是王阁老性子好,不然林如海这般作为,怕是会招恨。
这边刚传出这事,徒漓和徒馫那边偏也了出事——那些海盗不知怎的一夜之间竟一致认定是林琅指使他们做这些,至于林琅背后是否有人他们是完全不知情的。
若只有那些人的口供倒也不足为信,可是当日逃亡在外的书生老大竟满身伤痕的去了刑部衙门报案,口口声声指认是林琅吩咐他们,安排了那几次的袭击,还故意将他放走以照顾那些被抓之人的亲人,谁知林琅根本不讲信用!不仅派人追杀他,还杀了那些海盗的亲人!这才逼得他们反水,甚至拿出了林琅亲笔所书的信!
当日那名在逃海盗是当着市井小民招供的一切,那些人还依稀记得当日林琅回京,说是和慎亲王一起救了福建沿海一地的平苦百姓还惩治了贪官污吏!那日他们还纷纷拍手叫好,称赞林琅为民做主,和他爹一样是个好官!
可如今却被打脸了,原来那几次海袭全是他的手笔!那所谓的救人不就是笑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