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琅_作者:顾希努(164)

2019-04-06 顾希努 红楼

  这好不容易寻到了一个家世人品都差不多的,眼瞧着今年年初便能成婚,谁知临了临了还生了变故,那家的老太爷没抗住春寒,一场小伤寒便走了。这两家的婚事也就只能推后了,凤姐本想着女孩子的年华最是宝贵,为着迎春着想,便有了退婚的念头。偏迎春察觉到了凤姐有这个心思,说什么也不愿意退婚,摆足了架势,非他不嫁!凤姐见迎春这般有情有义,也就不为难她,不过也不能叫她吃了亏去,悄默声的将此事透给那头的知晓。人家也是正经书香门第出来的,原就是他们耽误了姑娘,纵是人家悔婚,也是决无二言的,更何况人家还愿意等着,自然立誓此生不纳二房诸如此类的话。

  凤姐听了也不过是一笑了之,这一辈子太长,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嘴皮子上下一碰,这样的誓言要多少有多少,凤姐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好名声,既然人家立下重誓,她也不好阻止,便让人又传了出去。既动了手,凤姐便想着能够尽善尽美,本来迎春身边的丫鬟只司琪是真正贴心护主的。

  原也够用,只是司琪年纪大了,看迎春在兄嫂那过得不错,便有了心思,一日和迎春说破了,求了凤姐的恩典,便家去成婚了。这么瞧来竟是不能用了,凤姐本来还为了迎春的陪嫁丫鬟而烦恼,身边的人也不知怎的都在为了此事争夺,凤姐瞧着便迟迟不开口,还是平儿念着当日的情谊,想着晴雯在家受苦,便替她向凤姐讨了这个差事去。

  凤姐也是知道晴雯的,原在宝玉屋子里当差,是个安分守己的,此番遭遇这等苦难,想来心性较之先前定更加稳妥,于是允了平儿这个恩典。晴雯这才得以从她兄嫂处逃了出来,这晴雯本就是一个烈性子,最是知道好歹,此番能够出来自是要好好伺候迎春,凤姐本就是个爽快性子,瞧了她也是欢喜的,略微调教了几句便让她跟着迎春去了。

  。。。。。。

  自薛家从贾府搬出后,行事便一直谨小慎微,瞧着比最开始来京时的暴发户的粗鄙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一年年的过去了,宝钗也到了想看人家的年龄,只是她心性高,非要嫁到高门里头去,那些好人家瞧她模样性子好,虽说是个商户,但做个小的勉强也是可行,宝钗原还不乐意做小的,还犹豫着,可自从那些人家知道她有个发配边疆的兄长,说什么也不再联系了。

  这下子反倒连做小的机会也不给她了。这么过了几年,宝钗也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遂不再挑剔,便求着薛姨妈去了一趟王府,求了她舅舅,在今科进士里挑一个家世略微好些,人品可靠,知道上进的也就可以了。王家不比林家位高权重,但也是手握重兵,京城里数一数二的人家,寻一个寒门小户的做亲戚哪里难得住他?

  不过那些个读书知上进的书生大多有着一股子酸儒的迂腐,纵使有王子腾这个舅舅做靠山,薛家还是被他们瞧不起,不说宝钗有个发配边疆的嫡亲兄长,只说这薛家为商便足以让他们不愿娶她为妻。愿意娶的,也都是看着王家权势,薛家富贵,并无真心为宝钗的,这么一耽搁,宝钗倒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意味了。

  宝姐姐在家闲坐时,听着外头吹吹打打,还有鞭炮声传了进来,问了身边的人才知道今日原是黛玉大婚,思及往日在贾家时,她并不差黛玉分毫,奈何为家世所连累,硬生生被压了一头,贾母瞧不上她这个商户的女儿,就连宝玉对她的好也远比不得对黛玉的温柔小意。

  不过是门第之差,怎就到了这个地步?她是人人求娶的大家闺秀,而自己却是为众人所不齿的商户出身,至今都不得如意郎君!她哪里比她差了去?不过是投了一个好胎罢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后还指不定怎样呢!

  宝钗这般想着,便有了别的心思,也不要什么青年才俊,不做什么正室大房,只求有能力有地位之人。虽是这么说,可王子腾哪能真的随了她的意去?若真让她一个黄花大闺女嫁给一个老头子做小的,他王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王薛两家的女儿还要不要出嫁了?因此宝钗的婚事还是没个着落。

  ☆、花,随风飘摇

  贾家虽算不上是什么一等人家,可也是京中炙手可热的富贵人家,不说别的,只提那贾家如今还有一位娘娘在宫中且颇得圣上恩宠,便多得是一些没落贵族,上赶着巴结他家的姑娘。这迎春定了人家,可剩下的几位姑娘可还待字闺中,若论嫡庶出身自是惜春比探春得脸些。只可惜这惜春乃是东府那边的姑娘,虽说是养在贾母膝下,可论远近亲疏,却比不过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