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琅_作者:顾希努(85)

2019-04-06 顾希努 红楼

  贾政被贾赦奚落,却没有办法回击,心里甚至埋怨起来元春为何没有让皇上赏他一个爵位?自然这种念头也就一闪而过罢了,不过这样的心思只要有了,就会慢慢发芽,最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贾母听到贾赦的动静,就自己慢慢悠悠的醒来了,道:“老大,不用去了,我没事。”

  贾政连忙道:“这怎么行?母亲,还是看看太医的好!”

  贾赦实在不耐烦他们母子这样,便道:“弟弟说得极是,儿子这就去那帖子请太医过来。”说完就走了,贾珍也不想出那么一大笔银子,便也借机溜走了。

  贾母没了办法,人都跑了,这还能怎么办?再后来,贾赦就直接装病了,也就不过去商量了,派人送了一万两过去也就罢了。贾珍却不敢这么做,还是过去了,最后却是被逼着出了八万两,贾母见这些钱实在不够,便也不管贾赦,直接从公账上头拿钱,又让王氏出了一部分银子,也就勉强凑了四十万两。

  王氏本来还想去找薛家拿钱,可惜薛姨妈不吃她那一套了,宝钗一直给薛姨妈说清里面的厉害关系,薛姨妈也就懂了。现在贾家二房看着威风,可等老太太去世,贾家就得分家,到时候什么国公嫡孙?不过是旁支罢了,与其嫁给宝玉那个人,还不如让她哥哥好好在朝中留意一些青年才俊。因此王氏在薛家这边碰壁了,于是打起了林家的主意。

  可是林家哪里是她能打主意的,林琅按照他爹的吩咐,意思的给了一万两也就不管了,王氏也不能强来,只能灰溜溜的回贾府。

  因为钱不够,所以贾家这次的工程可谓是仔细,连碗汤都不让人喝,王氏力求给自己女儿长脸,也就看得更严了,只有个别几个能从里面捞钱出来。

  时间一转而逝,转眼就过了年,万岁下旨恩准元春元宵当日回家省亲。贾母便派人去请林琅兄妹届时过府,但是林琅懒得去那种场合,于是老早就去求皇上今年元宵还让林琅参加宫宴,顺带着黛玉也要一起去。皇上哪会不同意呢?因此贾母的计划也就落空了。

  本来贾母是想着到时候让元春见一见黛玉,然后立刻为两个玉儿赐婚,这样林家就只能把黛玉嫁过来了,可惜贾母还是棋差一招。

  元宵那日,贾府众人都屏气敛声,折腾了一次又一次才把元春盼来。这回知不差。现在却连这份急智都没有,所做的四首诗只能算中上水平,可见学问也是……

  元春清醒了,知道这件事和自己母亲说没用,于是就叮嘱贾母,要宝玉好好学习,切不可再像过去一般了!

  元春回宫后日日挂念宝玉的学问,想着他久居内院,与女孩儿胡闹惯了,便命宝玉搬进大观园,又叫自家的三个姐妹并着嫂子李执一道住进去。不得不说,贾元春这是想什么呢?叫了姊妹们一起住进去,宝玉还有心思念书?不整日胡闹就算好的了。不过贾元春还是有理智在的,毕竟她没有下旨让黛玉,宝钗搬进去住。

  ☆、时间快进

  转眼间,过去了两年,林琅也十六岁了。早在一年前,十三,十四两位皇子就搬出宫去了,虽说还是在尚书房念书,但是很明显他们已经渐渐不来了,连带着他们的伴读王尚品,何清晏两人也不来了,尚书房里就剩下林琅和几位皇孙还经常在了,今年,林琅也正式从尚书房毕业了,准备去科举了。

  原本林琅想着自己可以靠他爹的官位,就不回姑苏参加考试了,不成想,林如海不同意,非但他不同意,凌先生也不愿意,连平时最疼爱他的皇上也不同意,没办法,林琅只能乖乖回姑苏了。

  林琅知道他们是担心自己的名声不好,到时候在朝做官不方便,但是,这样奔波真的很累啊!!

  自从林琅决定要回乡参加考试起,那些已经退休的阁老,就把林琅叫过去,说那些考试应该注意的事情。不是说翰林院的先生不好,而是他们一向只注重文章,这些琐碎的东西,他们是不会讲得。他爹最近又忙着派发赈济粮的事情,实在没空给林琅讲这些,你问他家先生?呵呵,他就没有考过,在这方面就是摸黑!最后还得闲居在家的阁老给林琅出主意。

  林琅根本就没有上过场,所以连童生都不是,幸好他爹没有这么丧心病狂,童生就不用林琅自己考了,但是接下来的考试还是得林琅自己来。因为要在暑天出行,林琅整个人都很沉闷,明显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一日,林琅伴驾时也是闷闷不乐的样子,皇上笑道:“琅儿还在为了下场的事烦闷?”徒毅也在一旁伴驾,听皇上这么问,耳朵不由得竖了起来。原先皇上还没见到林琅时,徒毅一直时不时的进宫陪皇上解闷,后来有了林琅,徒毅进宫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