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巾帼同人) 巾帼秀士_作者:辽鹤(29)

2019-04-06 辽鹤

  宗辰要回部队了,一枝花赋诗《送君行》:

  征夫怀远路,去去从此辞。

  南乱平定日,郎君当归时。

  努力从军行,保重平安身。

  感念心上人,千里遥相思。

  由于二帅在彝族土司地区采取正确的招抚政策,获得了两位彝族女首领的有力支持,芒部、会泽、毕节、乌蒙等地相继平服。

  哪位叛将丁天鸣,见水东、水西两处的部族头领都已倒向朝廷,便只好悻悻地带领人马又流窜到他方去了。

  下一步,朝廷大军准备深入云南腹地,合力捣毁蛮王的巢穴银坑山大营。

  第四十章、围困银坑山

  三军会师后,朝廷人马气势如虹,乘胜前进。一日,队伍行进到了云南腹地,逼近银坑山。

  伏路探马来报,蛮方八番各个洞寨的叛军,慑于朝廷大军的巨大声威,害怕势孤力单而被各个击破,纷纷逃窜,抱团取暖,云堆雾涌地集结于银坑山大本营。八番头领簇拥在蛮王周围,清点营中叛军兵马总计尚有十五万,统一由元帅石虎调用。

  再说说银坑山。

  由于这块山出产银矿,远近百姓私自开挖,留下了大量的坑道,所以大家就把此山呼为银坑山。

  山上建有宫殿楼台,为历代蛮王的巢穴。

  山外有三条江流通过;泸水、西城水、甘南水。

  云南叛军自恃银坑山据有三江之险,重关之固,易守难攻,故而作为大本营盘踞。

  山的北面方向是一片难得的开阔平地,伸展开去,平坦土地长约三百余里。

  基于以上情况,二帅分析:各路叛军齐集于银坑山,正好有利于一网打尽。如若分散开去,各自占据要塞坚持打游击,那么这场战争将会是旷日持久,没完没了。

  当天夜晚,二帅作出部署:以一半兵力驻扎于银坑山北面开阔平地,用来正面破敌;以另一半兵力,如同撒下一张巨网,把整个蛮兵大本营悄悄地围了起来。

  你不是以为有三江之险易守难攻吗,那我就利用优势兵力来个围而逼降。封锁进出银坑山的所有路径:陆地封路口,水路封码头与渡口。反正是全面封杀堵死,形成关门打狗,困死饿死你的态势。

  第四一章、二帅下战书

  部署完毕。第二天早上,二帅派使者到叛军大本营下战书一封。

  蛮王展开来看,见书云:

  本朝征南大元帅书达云南大番王;自古卵石不敌,蛇龙不斗。吾等奉王命征讨,举雄兵三十万,粮足草丰,马壮将强。尔等不该借事作乱,如今已是笼中鸟瓮中鳖,予取予求在我一念之间。与其坐困愁城,等待引颈受戮,何如迷途知返,弃戈归降?彼时上者不失王位,中者爵位依旧,下者体面生还。如若不然,来日开战,王师一怒,打破营盘,玉石俱焚,生灵遭殃!

  蛮王看了两遍,脸色苍白,尤其是读到“引颈受戮”一句时竟是不寒而栗。但想到自己营中也有十五万人马,就这么轻松投降心有不甘,于是把朝廷战表付于元帅。

  石虎接过,浏览一遍,说:“先礼后兵,老生常谈。”然后回批:战表收悉,来日决战。交给官使带还。

  石虎开始备战。他决定调用五万蛮兵据守大营要寨,以十万人马迎战朝廷大军。

  且说闻龙,那天随闻将军打策应,在攻下乌撒后,与杜帅部会合,自此便天天与闻胜杰在一起。两人过去是主仆,如今成了战友。他特意从绵竹闻府带来了一束雁翎箭,交给闻胜杰。这雪中送炭之举,使胜杰很是高兴,因为她身上所带之箭已用的差不多,而军中普通的箭她又不大喜欢使用。原来习武之人多爱用自己制作的箭。唐末晋王李克用,人称李鸦儿,一次他有幸打了只两雕鸟回家,就令下人拔羽毛。有人问,王爷拔毛何用?晋王答,用以制作雕翎,临阵时拿自制的雕翎箭射击杀敌,射程远而更有把握。

  第四二章、石虎再扬威

  第二天,敌我双方两阵对圆。

  叛军营前,帅字旗飘。石虎手持一根浑铁点钢枪,昂然立于青骓马上,左右四骑牙将侍立。

  朝廷大军营前,二帅旗幡旁。闻先锋、郭胡桓、宗辰、闻龙、闻胜杰等十余员将佐环立,气象森严。

  鼓声过后。闻先锋骑着三河马带着郭、宗两员副将上场;叛帅石虎也骑着青骓马带领两骑牙将出列。

  闻先锋驱马上前:“我等奉王命前来征讨,并不想赶尽杀绝,只要尔等放下武器,可免生灵涂炭!”